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9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207篇
系统科学   156篇
丛书文集   78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3876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21.
结合分阶段多相厌氧反应器技术(SMPA)的概念,以异波折板反应器作为实验装置,利用投加抑制剂法和动力学控制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相分离,提出了一体化多级两相厌氧污水处理技术,并且验证了该工艺处理低浓度污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22.
低功耗是设计和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目前提出6LoWPAN动态路由协议大多属于Ad-hoc路由协议的简化版,若要很好地满足低功耗的要求,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低功耗的路由协议,并且已在实际设备中试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3.
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制约了该类型油藏的高效勘探开发,一直是地质学者研究的关键问题。以准噶尔盆地征沙村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低渗透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微观测试方法,结合常规压汞、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岩石物理分析手段,系统地对孔隙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喉道半径的差别是造成渗透率级差的主要控制因素;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_2的分布与孔隙半径有较好的对应性,可以有效评价可动流体孔隙特征。研究对本地区的勘探开发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应用到其他相似低渗透砂岩油气藏评价中。  相似文献   
924.
超低渗储层物性较差,在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损害,致使储层渗透率下降。为深入剖析超低渗储层的钻井液损害情况,以塔里木油田吐格尔明段超低渗储层位研究对象,进行了钻井液损害机理的研究以及解决方案的设计。该层段钻井液损害值在54%~64%左右,对储层伤害较为严重。将钻井液损害细分为固相损害和液相损害两种方式,采用了扫描电镜对污染端岩心切片进行比较观测,利用恒速压汞等手段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不同损害类型对储层的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液相侵入为主要损害方式,所占比重约80%,固相侵入为次要损害方式,所占比重约20%。测定了固相侵入深度约为25~30mm。设计对照实验,提出了添加胶束封堵剂HSM、抑制剂HAS以及防水锁剂HAR-D等措施来解决液相侵入损害的问题,发现滤液损害降低了20%,水敏损害降低60%,水锁损害降低40%以上,数据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的降低钻井液对超低渗储层的伤害。  相似文献   
925.
塔河油田重质原油外输管道安全输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投用时间的增长和产量的变化,塔河油田原油管道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会处在低输量的状态下。由于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所输油品凝点黏度较高等因素,重油管道在低输量条件下有可能会陷入不稳定工作区甚至发生凝管停输等危险。调研了原油管道安全输量的相关文献,针对塔河油田塔雅管线的实际运行状况,考虑了管道运行过程中摩擦热的影响,建立了管线运行时的平衡方程式。运用逐步搜索法,通过输量和终点温度的关系得到了热力学最小输量;通过输量和沿程摩阻的关系得到了水力学最小安全输量。综合得到的输量结果,进行了规律性分析,并针对塔雅管线的运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26.
为研究低温下FRP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设计研发可实现低温下力学加载和应变测试的试验装置,对FRP筋混凝土试件进行梁式拉拔试验。研究了温度、FRP筋直径以及FRP筋与混凝土锚固长度对FRP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从-10℃降低至-30℃, FRP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增强15.5%~40%,并且在承受荷载增大时粘结性能增强幅度更明显;FRP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还会随着锚固长度和GFRP直径的增大而变小。  相似文献   
927.
为了评价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对7种代表性改性沥青进行了测力延度试验,提取了粘韧性、拉伸柔度等试验参数,分析了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拉伸特性及拉伸变化机理,并采用灰关联法分析了改性沥青老化前后各参数指标与沥青混合料弯曲蠕变速率和弯曲应变能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由测力延度得到的峰值拉力、粘韧性以及韧性试验参数在老化前后变化规律不一致,这些单一指标都难以全面反映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拉伸柔度在老化前后变化规律稳定,而且是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蠕变速率和弯曲应变能密度的最显著因素,从而验证了拉伸柔度评价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28.
沉淀池污泥回流工艺强化低浊水处理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态试验考察了高锰酸钾、PAM、回流污泥组合应用强化低浊水处理的效能,并探讨了组合工艺对水中污染物的的去除机制.与投加三氯化铁相比,单纯将沉淀污泥回流不能有效改善低浊水处理效果;将回流污泥和PAM同时投加可以改善处理效果;在投加回流污泥和PAM时,投加KMnO4可进一步改善混凝效果,KMnO4最佳投加量为0.4 mg/L.电镜扫描结果显示单纯三氯化铁絮凝所形成的絮体粒径小且结合松散,而PAM、KMnO4、回流污泥组合应用可以使许多细小颗粒彼此聚合,絮体粒径增大并且结合致密.从理论上论证了回流污泥、PAM、KMnO4组合应用主要是通过絮凝核心、聚合体架桥、颗粒碰撞等的协同作用来改善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929.
低位体系域成煤环境与聚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位体系域煤层在层序划分中越来越重要,其成煤模式也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总结了低位体系域成煤沉积环境,分析了海相和陆相断陷盆地低位体系域煤层的形成环境及其岩性空间变化特征,指出无论是滨海环境还是陆相环境,其成煤环境一般是位于河流下切谷旁边的浅水洼地或者河流阶地。其中,滨海地区低位体系域成煤一般较少,主要发生在晚古生代,煤层顶板为海相沉积(灰岩或泥岩等);陆相环境低位体系域成煤一般在中新生代,常见于辫状河、冲积扇或扇三角洲等,煤层顶底板沉积物颗粒较粗。低位体系域煤层煤质较差,煤层结构复杂,厚度差别较大。滨海地区,煤层硫分较高,灰分较大;而陆相断陷盆地,煤层灰分较高,河流分叉较多,这与湖盆水体动荡性及构造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30.
Based on the new finding of Wenchang L low-resistivity light oil field, the finding proces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pool-forming pattern were studied. The oil-rock correlation, neritic reservoir type, hydrocarbon conduct system and dominant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direction,and new techniques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rge amount of hydrocarbon generated by shallow lacustrine mudstone and shale of Eocene Wenchang formation could migrate from sag to Qionghai uplift distantly; neritic shoal-bar reservoir have developed in the 1st member of Zhujiang formation, dip-sag faults and regional good marine sandstone layers of the 1st and the 2nd member of Zhujiang formation have constituted hydrocarbon conduct system in Qionghai uplift; the late fault system which were controlled by Dongsha tectonic movement construct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ower hydrocarbon and upper neritic shoal-bar reservoir. Therefore, the pool-forming pattern with "vertica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secondary structure-lithology-dominated" was proposed. Finally the enlightenment of explorating new findings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