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7篇
系统科学   70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2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Predictivism is the view that successful predictions of “novel” evidence carry more confirmational weight than accommodations of already known evidence. Novelty, in this context, has traditionally been conceived of as temporal novelty. However temporal predictivism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lacking a rationale: why should the time order of theory and evidence matter? Instead, it has been proposed, novelty should be construed in terms of use-novelty, according to which evidence is novel if it was not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theory. Only if evidence is use-novel can it fully support the theory entailing it. As I point out in this paper, the writings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roponent of use-novelty contain a weaker and a stronger version of use-novelty. However both versions, I argue, are problematic. With regard to the appraisal of Mendeleev’ periodic table, the most contentious historical case in the predictivism debate, I argue that temporal predictivism is indeed supported, although in ways not previously appreciated. On the basis of this case, I argue for a form of so-called symptomatic predictivism according to which temporally novel predictions carry more confirmational weight only insofar as they reveal the theory’s presumed coherence of facts as real.  相似文献   
52.
通过实战实训、实地观摩、赛后询问等方法,对乒乓球运动员比赛生气情绪的产生与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气是运动员在特殊比赛情景下的一种情绪体验,涉及到技术认知能力对生气情绪的控制作用;生气情绪的维度对技术的创造性发挥有密切关系;不同的文化模式塑造了运动员各不相同的自我概念;心理需要与社会责任感是刺激生气情绪产生的根源;自信、特殊经验和创新技术对运动员生气情绪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3.
高校体育教学中乒乓球成为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通过开展乒乓球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发挥乒乓球教学的优势,满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54.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5):110-116
为探究人造购物狂欢节在三线城市的现状,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对蚌埠市4个城区(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的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假设检验、列联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问卷结果进行探究,发现女性比男性购物要频繁;中、高收入的中年群体属于"经常购物类型";"双十一"的主要消费人群为中、低收入居民,而"节假日购物节"的主要消费人群为高收入居民;服装配饰、日用百货和护肤彩妆更受消费者青睐,可能为连带销售商品;性别对消费结构、购买力度有影响等.基于此,针对商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5.
为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排列规律,综述了长式、螺旋式和三维式元素周期表,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和辅助教学作用.介绍的周期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等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
分区表和分区索引功能是数据库管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海量数据库管理(Very Large Databases,VLDB)中一个重要的性能提升机制.分区技术的原理是将逻辑上的一个大表拆分成多个独立的物理分区来存储,从而提高数据I/O性能.面对大数据的存储,几乎所有Oracle数据库都用分区技术来提高查询数据的性能.通过分析一个项目案例,说明如何综合使用分区表和分区索引来提高大数据的查询速度.  相似文献   
57.
基于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采用Taft波激励,不断增大其幅值,研究不同强度地震波作用下堆积型滑坡地震响应特征,对比分析了汶川地震清溪台站基岩波结果的异同.结果表明:坡面水平向和竖直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均随坡高增加而增大,呈现高程放大效应;坡体内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分布与坡面不同;坡面对输入地震波有反射作用并呈现坡面浅表放大效应;基岩水平向加速度随高程增加存在增大现象,与地震动输入相比,均有缩小现象.同一高程处,坡面水平向与竖直向、坡体内及基岩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地震波幅值的增大其变化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58.
基于逃避行为检测的特洛伊木马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9.
对数理逻辑中的各种联结词所构成的集合进行了讨论,并用计算机编程进行理论推导,把逻辑推理转化为计算机能够实现的0,1运算,用计算机实现了逻辑推理的全过程.得到的主要结果是:全功能联结词集合一共11个,其中,一阶全功能联结词集合2个;二阶全功能联结词集合7个;三阶全功能联结词集合2个;没有四阶及四阶以上的全功能联结词集合.这便修正了近年来有关全功能联结词的一个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60.
为准确把握单轴偏心隔震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并建立相应的理论简化分析方法,文中对三层两跨基础隔震钢框架模型进行了不同偏心工况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结构扭转效应与偏心工况的关系,分析了隔震前后结构层间剪力、层间扭矩、层间转角以及不同偏心距下结构隔震层扭转角加速度和扭转角位移的变化规律.运用层单元模型建立了偏心隔震结构动力简化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