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丛书文集   3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9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901.
利用FT-Raman、FT-IR和复数阻抗谱,对聚氧化乙烯聚氨酯/LiCF3SO3固体电解质样品中离子在聚合物电解质中的导电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导电离子以自由离子、离子对和聚集体的形式存在于体系中,离子状态随盐浓度不同发生变化,自由离子比率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对离子的存在状态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体系的电导率随自由离子的比率上升而变大;初步探讨了离子在体系中的导电机理;对Nernst-Einstein公式在聚合物电解质体系的应用做了校正,建立了合理的自由离子浓度和电导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2.
制备了一种结构类似于聚氨酯硬段的模型化合物,并以该模型化合物与聚氨酯和高氨酸钠盐复合,制备了一系列的聚氨酯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通过红外光谱和复阻抗谱分析方法对该体系的离子聚集形态、离子-聚合物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对其离子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钠离子浓度的增加,钠离子优先与醚氧基发生络合,当其浓度达到较高水平后,转而主要与羰基发生络合;体系中盐浓度升高,自由离子和离子聚集体数目均有增加,该体系存在最佳盐程度,此时具有很高的离子导电性能,但电导率与温度关系不符合Arrhenius方程,硬段模型化合物的加入不利于体系的离子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903.
苯酚磺酞类酸性染料与蛋白质包合物的共振散射光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几种苯酚磺酞类酸性染料与蛋白质的结合反应,发现染料pKa值与蛋白质等电点相近易于结合,共振光散射信号强,灵敏度高;染料的吸收峰、谷与染料-蛋白质包合物共振散射谷、峰波长基本对应;电负性取代基越多染料pKa值越低.  相似文献   
904.
温和条件下,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BMIMBF4) 离子液体中苯甲醛在Ag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结果显示,苯甲醛的还原峰在 -1.8 V (vs.Ag).以Ag片作工作电极,Mg棒作牺牲阳极,在单室型电解槽中恒电流还原苯甲醛制备苯甲醇,收率为70%,选择性为100%.  相似文献   
905.
 含有大量羟基的离子液体可以与镍(II)金属配合物发生配位反应,含有二者的溶液具有热致变色性质。这种新型的热致变色体系,只需要普通太阳光的热量就能驱动变色,具有变色灵敏、环境友好等特点。这种热致变色体系在与高分子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形成复合物后,仍然具有优良的热致变色特性,且这种复合物可以由不同的镍(II)金属配合物组成。另外,这种热致变色体系还可以通过引入额外的氯离子,使体系在温度低于0℃以下时有颜色变化响应,体系转变为冷致变色体系。本文介绍几种基于羟烷基咪唑类和基于季铵盐的深共熔溶剂类离子液体,分别与镍(II)金属配合物所组成的热致/冷致变色体系及相关基础研究和复合膜应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06.
采用硅胶作为载体,通过对硅胶表面进行有机官能团化,制备了含五烷基胍盐的硅胶负载咪唑离子液体液膜催化剂.以2-硝基苯甲醛与硝基甲烷的Henry反应为模型,考察了催化反应条件,比较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能.结果表明,硅胶负载的咪唑乙酸盐离子液体液膜/N,N,N’,N’-四甲基-N"-丁基胍乙酸盐催化Henry反应时活性最高,产品收率可达94%.反应后经过简单的过滤就可实现催化剂的回收,在循环使用6次后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07.
为了提高阿霉素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增强其抗肿瘤活性,延长其在人体内的作用时间。以壳聚糖为药物载体、叶酸为肿瘤靶向配体,在水相中采用离子交联法一步合成载阿霉素的叶酸-壳聚糖微球。利用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对微球的结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形态特征、对药物的包封率及载药量、体外释放等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微球平均粒径为32.85μm。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圆整,大小均匀,无粘连。对阿霉素包封率为(89.8±0.1)%,载药量为(20.5±0.1)%。在人工胃液pH=1.2及人工小肠液pH=6.8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缓控释作用且无突释现象。  相似文献   
908.
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衡量原子及离子的尺寸并测定其晶体结构是人类进入微观世界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通常的温度和压力下各种原子及离子的结合方式及排布规则已在晶体化学中得到详尽的阐述。笔者着重探讨了在高压下离子化合物及矿物的晶体化学特点。在高压下随着压力的增加,氧化物及硅酸盐中阳离子会发生从低配位数多面体向高配位数的多面体的迁移。这种迁移是由于阴阳离子半径比值改变所致。计算了不同的SiO2多形中氧和硅的离子半径,表明氧离子半径随压力增加而不断缩小,硅离子半径却随着压力的增加及相变的发生而逐渐增大,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离子化合物向金属相转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9.
海泡石对有机染料吸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海泡石在水相中对有机染料的吸附作用,考察了海泡石粒度,溶液的PH、温度及吸附时间对海泡石吸附有机染料的吸附率的影响,测定了5种有机染料水溶液的吸附等温线,获得了一些有用的数据,为海泡石应用于处理印染废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10.
研究了预接触时间对NaCl/碱/重烷基苯磺酸盐/大庆原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接触时间的延长,体系界面张力最低值上升,当预接触时间由20min延长到1440min时,界面张力最低值由1.3×10-3mN/m上升为4.8×10-2mN/m,并且曲线具有一定规律性;界面张力平衡值随着预接触时间的延长缓慢上升,在120min前基本保持不变,在120min后上升为0.01mN/m以上,并平稳上升。同时,验证了原油中的活性物质对降低界面张力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