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69篇
综合类   52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联合应用靶向ErbB1的抗肿瘤药吉非替尼与传统化疗药紫杉醇,观察ErbBs高表达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ErbBs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两药不同比例联合应用时对ErbBs高表达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CI值(Combination Index Value),考察两药合用于ErbBs高表达胃癌细胞株时的相互作用关系(协同,相加或拮抗).发现在两药浓度比例为330∶1,联合抑制率在60%~80%时,能够协同抑制ErbBs高表达胃癌细胞.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作用对ErbBs,磷酸化ErbBs以及下游信号通路中(如PI3K-Akt信号途径)信号分子(Akt/磷酸化Akt)表达的影响.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增多,通过DNAladder、Hochest33342染色、及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确证协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表明两药适宜配比可协同抑制ErbBs高表达胃癌细胞.  相似文献   
102.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肝癌的早期诊断、肿瘤进展的监测、疗效判定、复发和患者生存率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的实验室血清标志物有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血清铁蛋白α-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其同工酶、人高尔基蛋白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  相似文献   
103.
杜宝顺  程振国 《科技信息》2011,(15):396-397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PITG基因过表达及沉默对人垂体瘤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探讨其与垂体瘤细胞侵袭性的关系及调控机制。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携带PTTG基因的表达质粒,构建过表达PTTG基因的垂体细胞株,观察细胞形态。另外我们运用脂质体转染PITGsiRNA对垂体瘤中的PITG基因进行干扰;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基沉默效应;通过Transwell小室法测定垂体瘤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转染PITG siRNA后,垂体瘤细胞中PTIG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受抑,显著低于未经处理的垂体瘤细胞(P〈0.01)。利用PTTGsiRNA对PTTG进行RNA干扰后,垂体瘤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结论:(1)在正常垂体细胞中过表达PTTG基因也可以引起细胞癌变,增强侵袭能力。(2)设计的PTTG siRNA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垂体瘤细胞中PTTG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实现其基因沉默效应。PTTG与人垂体瘤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下降导致细侵袭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的59例实体瘤患者的自体CIK细胞体外扩增后免疫表型的变化,为恶性实体瘤患者开展CIK细胞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59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体系加入IFN-γ、CD3McAb及IL-2三种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培养10~14 d;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IK细胞培养前后的免疫表型,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CIK细胞培养后单个核细胞,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56+细胞,CD3+CD56+细胞均较培养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8+细胞,虽然较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K细胞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表型的细胞比率与培养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3+CD8+细胞比率与培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IK细胞的纯度从培养前(9.90±8.96)%增至(46.55±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CIK细胞体外扩增后,CIK细胞纯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5.
针对颅底及面侧深区穿刺诊疗手术在活检、放射性粒子植入、射频热凝等介入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研发了一套多功能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可辅助医生完成放针、植入粒子等手术操作.根据不同的手术需求,设计了三款末端执行器,利用通用接口可实现末端执行器与机器人之间的快速安装与拆卸.提出基于光学导航的混合运动控制方法保证机器人系统的定位精度.通过实验验证了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并通过尸体实验验证了整个机器人系统在三种手术中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机器人系统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并可灵活应用于多种手术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林下参花挥发油化学组成及其对多种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林下参花挥发油,应用GC-MS方法鉴定其化学成分,利用MTT法研究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毒性及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胃癌细胞SGC7901、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和小鼠肾上腺皮质瘤细胞Y1增殖的影响.结果从林下参花挥发油鉴定出85种成分,包括脂肪族、萜类、芳香族等化合物,含量最高为棕榈酸、亚油酸、十三酸等;其在400μg/m L以下对于NIH-3T3细胞生长无毒性作用,且能够抑制Y1,He La,SGC-7901,B16细胞系增殖,对A549细胞系增殖无影响.结论林下参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是脂肪族和萜类化合物,并且发现其对多种肿瘤细胞系具有抑制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基因工程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15b-R9-FOXM1(1-234aa),转化大肠杆菌建立构建表达R9-FOXM1(1-234aa)的菌株.采用原核表达系统和His-tag亲和纯化手段,规模化制备纯化穿膜肽R9-FOXM1(1-234aa),获得的蛋白的纯度达到90%以上.用R9-FOXM1(1-234aa)穿膜肽处理不同的肿瘤细胞,通过MTT实验研究其细胞效应.结果显示:当R9-FOXM1(1-234aa)穿膜肽的浓度达到2mM时,肿瘤细胞的死亡率为50%左右.实验表明穿膜肽R9-FOXM1(1-234aa)抑制不同肿瘤细胞的生长,有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的潜在蛋白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8.
陡脉冲肿瘤治疗仪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定电场强度陡脉冲的作用下,细胞膜会形成大量微孔,其数量和孔径会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激增,从而引起膜组织断裂,导致细胞死亡,这种现象被称为不可逆性电击穿,为了研究陡脉冲对肿瘤细胞的不可逆性电击穿,应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高电压新技术,研制出了一套脉冲峰值、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和脉冲陡度独立可调的能量可控陡脉冲肿瘤治疗仪。分析了该治疗仪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在实验室调试成功的基础上,应用该仪器对人卵巢腺癌SKOV3细胞进行了细胞实验,调试时的示波器实测波形和细胞实验的电镜结果表明,该治疗仪性能稳定,能够方便地调节输出脉冲的能量,能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09.
提出了一种肿瘤特征基因筛选和基因调控网络的构建方法.首先提取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别明显的277个基因,通过P-tree决策树方法找出多组肿瘤特征基因,然后结合现有文献中已被实验验证参与了肿瘤形成过程的基因,利用相关系数方法在肿瘤特征基因集中选出与之共通路的基因子集,并用贝叶斯网络方法建立基因间的调控关系,从而建立对肿瘤特征基因间调控关系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0.
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三人同时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由于他们发现“染色体是如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护的”,这一研究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肿瘤发生等生理病理现象的奥秘。本文将就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结构和功能及其与人类衰老、癌症的潜在关系等方面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