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6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冷热原油交替顺序输送中加热时机的经济比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冷热原油交替顺序输送是原油输送领域的新工艺,其中确定经济加热方案是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建立了冷热油交替输送管道的水力、热力计算模型,用有限容积法和热力特征线法对非稳态热力、水力耦合问题进行求解,并用国内某原油管道现场实测数据对程序进行了检验。基于加热能耗最小,建立了加热方式经济比选的计算模型。数值模拟了不同的加热方案,计算了低凝油不同加热时机的加热能耗。结果表明:对低凝油油尾提前适当时间加热可大大节省加热能耗;加热能耗随加热时机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最佳加热时机约为10%。  相似文献   
102.
转子的偏心与非均匀来流都会使得涡轮内的流动变得周向非均匀,从而产生气流激振力作用于转子。以轴流涡轮为研究对象,对双耦合激励盘模型的叶片尺度子模型进行了简化,利用简化模型分析了转子偏心和非均匀来流所产生的气流激振力。将偏心转子的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简化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就非均匀来流对偏心涡轮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受迫振动的位移响应和自激振动的稳定性条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非均匀的来流也会对转子系统的运动稳定性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3.
为测量飞机进气道出口的可压缩附面层,在分析所需测量参数及探讨附面层参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研制了附面层总压测量耙、总温测量耙。通过在公用测量段上安装附面层测量耙,对某飞机进气道在某高速风洞中进行了不同马赫数、攻角、侧滑角组合的吹风试验。17种组合工况的试验及计算结果表明:研制的附面层总压及总温测量耙应用效果较好;附面层参数计算方法准确,拟合后的附面层速度分布较为合理;该方法能够用于测量和评定进气道出口的可压缩附面层。  相似文献   
104.
对两种不同负荷条件时给定尾水管非均匀进口速度条件,进行了内流计算流体动力(CFD)分析,采用定常流动计算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了对比,给出了两种工况条件下,各主要特征截面上的参数变化特征和详细细节,计算分析结果显示A工况速度条件的流动特征明显优于B工况,解决了CFD非均匀进口速度条件下的给定问题.  相似文献   
105.
下进风袋式除尘器气流分布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分别选取了过滤速度和渗透率的4种工况对下进风袋式除尘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其对气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过滤风速的增大,下进风除尘器内气流分布的不均匀现象反而变得更严重;随着渗透率的增加,气流速度变化就越剧烈,气流的分配也就越不均匀。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电厂取水口工程的物理模型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潮流控制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使用可靠、精度高,而且重复性极佳。  相似文献   
107.
为更准确地评价燃气-蒸汽联合循环(GTCC)进气冷却方案,提出了基于数据集成的进气余热制冷经济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了GTCC系统的进气温度特性、进气冷却系统的变工况特性、机组负荷规律以及当地全年标准气象参数等.对华南地区某GTCC进气余热制冷方案的经济评价表明,进气温度每降低1℃,联合循环功率约增大0.5%,而热耗率变化不大.对进气温度从环境温度(30℃)冷却至10℃的冷却方案,按当地气象条件,进气温降年平均可达16℃,GTCC年功率增大8.27%,热耗率增大1.03%,当增容尖峰电价为1.00元/(kW·h)及油价为2200元/t时,投资回收期约两年.  相似文献   
108.
分析了进出口温度、速度和埋管深度等地源热泵垂直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在青奥村进行实地岩土热响应测试基础上,采用了GAMBIT建立双U形管换热器与周围土壤换热的物理模型,并用FLUENT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科学的建立数学与物理模型基础上,得到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在10%之内,可以认为模拟结果是有效的,同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埋管深度,而不是盲目的增大埋管深度来增加换热量。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基于实际生产应用的涡流管模型,以空气为介质,模拟分析了不同进气温度和冷流率对涡流管制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流率一定时,涡流管的冷端出口温度、热端出口温度、制冷温度效应及单位制冷量均随进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制冷效率基本不受温度影响;在相同进气温度下,涡流管的制冷温度效应、单位制冷量及制冷效率都随冷流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一个最佳冷流率范围使得制冷温度效应、单位制冷量、制冷效率最大,但它们各自的最佳冷流率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阴阳极气体进口温度和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构建了一维非等温的两相模型,并采用团聚体子模型考虑催化层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阴阳极相对湿度相同时,干工况(RHa 50% / RHc 50%)下工作温度对燃料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有限;不同工作温度时获得的最高电流密度所对应的RH工况不同,90℃时可在高阳极湿度/低阴极湿度工况(RHa 90% / RHc 50%)下获得最高的电流密度,而70℃适合于在高湿度环境(RHa 90% / RHc90 %)下获得更好的输出性能。然后,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得出阳极湿度恒为90%、且在低阴极RH 0~50%时,温度越高,获得最大功率密度的阴极湿度越小。工作温度和阴极RH分别控制在90℃和14.6%时可获得最高的功率密度,约为0.88 W/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