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9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52篇
系统科学   93篇
丛书文集   114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33篇
综合类   7483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425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太原市某工程为例,从实际的基坑设计中得出,基坑支护中土压力设计值一般都比实际值偏大;支护桩周围的土压力的主动区、被动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提出用位移分析的土压力模型来区分实际工程中的主、被动区,而后进行土体受力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42.
W_(18)Cr_4V钢真空加热油淬后,表面出现白亮层和熔化层等异常现象。本文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手段对白亮层和熔化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表明,白亮层、熔化层均是真空油淬增碳的结果。本文对白亮层、溶化层形成原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探讨提出了产生白亮层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43.
油溶性银漂染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并鉴定了黄色、品红色及青色共11个油溶性偶氮染料,研究了染普在溶剂中的光谱性质和油溶性,结果表明,各染料色光纯正、有害吸收少,分子支链度大的染料Y-2、Y-6等具有良好的油溶性,可望用于银漂感光材料。  相似文献   
44.
首次将液芯波导技术应用于中红外吸收测量的油成分分析领域, 研制的新型MFA-450型红外测油仪的灵敏度比现有同类型仪器提高一个数量级, 检出限为0.01 mg/L(油/萃取剂).  相似文献   
45.
本课题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脱胶添加剂和国产脱色白土的种类、用量及其他操作条件进行筛选试验研究,将试验结果对贵州产二级毛菜籽油进行前处理,经水蒸汽精炼后可以制得合符标准的外销色拉油。  相似文献   
46.
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无缝线路站区道岔拉方的施工方案,该方案是解决无缝线路道岔爬行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针对油藏流体及其注气体系的相态及物性的预测而开发的DGPVT软件包功能、模型及特点。基于实验数据对DGPVT软件包的预测准确性进行了检验,并与石油界知名的商用油气相态及物性计算软件包STATPACK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8.
添加剂的问世称之为“燃烧技术革命”。通过试验表明:汽油机和柴油机,加入少量添加剂之后,动力性和经济性都有提高,而且越是技术状态差的机车,经济性提高越是显著,说明国产添加剂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本文对影响柴油用转子流量计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柴没的粘度、密度以及测试温度不同,对测量精度将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利用试验优化方法提出的薄壁量孔校正方法,能够对柴油用转子流量计各标定值进行快速有效的校正。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油品和温度适应性,其校正精度达2%。  相似文献   
50.
为了更好地认识页岩油微观赋存状态及类型,避免实验过程中水钻取样对原油分布的影响,选取吉木萨尔页岩典型含油岩芯,采用全程液氮钻、切、磨制样工序,通过全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二次电子成像及背散射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获得微观储层矿物类型和结构、储集空间类型、形貌以及C, O, Si, Al, Ca, K, Na,Mg等元素在微、纳米尺度的分布。依据去除矿物因素后的C元素含量分布,判别原油在微、纳米空间尺度的富集程度。结合矿物岩石组构和储集空间形貌,对微、纳米尺度页岩油原油的赋存状态及分布类型进行直观的定量表征,并基于C元素含量推测微观含油饱和度的相对变化。针对原油与孔喉的配置关系,进行储层微观孔喉结构与原油赋存状态的表征,明确原油赋存类型。总结出研究区4种微观原油赋存类型:白云质溶蚀微米级大孔道中的可动油、砂质粒间微纳米级孔中可动油、砂质粒间孔喉壁吸附的半束缚状态的油膜以及自生黏土矿物晶间孔内束缚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