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47篇
教育与普及   5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73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主要分析新形式下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及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2.
探究性学习是适应我国素质教育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或教学方法,具有主体性、开放性、探索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依据建构主义获得性学习理论,将探究性学习应用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更符合该学科的教学性质。适应课程改革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当带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事课堂教学,实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探究者、促进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53.
高校图书馆参与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现状,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各种德育活动,把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服务育人的活动中去。就高校图书馆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有利条件;论证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和谐社会理论的宣传与教育;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55.
从文学思潮的概念出发,从分析文学思潮的实践形态入手,以“五·四”时期出现的“问题小说”这一具体现象为例,分析其理论主张、整体风格及相应作家的创作实践,从而由这些表面的“群”的现象寻找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特性。  相似文献   
56.
龙汉武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0):154-157
高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一定的层次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体系的基本内涵包括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层次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规格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性。高师只有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体系的实现,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7.
从《双城记》中两个人物看作者的思想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城记》通过对马奈特医生和得发奇太太的一生经历的描写,反映了贵族阶级对人民大众的残酷剥削、迫害,爆发革命的必然;更折射出作者反对暴力革命,主张用宽容、仁爱解决阶级矛盾,以求天下太平、社会稳定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局限性。  相似文献   
58.
以鹭江职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课为案例,总结了该课程的设置、教学实践、教学改革的三条基本经验———突出课程的思想性与疏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教学的特色和活力;指出了课程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深化课程改革的对策,主要是提高教学内容的知识含金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教学反馈与评估制度等。  相似文献   
59.
世俗批判的现代性意义——试论柏杨杂文的思想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杨在内地的影响一直与80年代的反传统思潮联系在一起,成为反传统思想中最敏锐的观点和论据,也被这股思潮所符号化.但柏杨的文化批判并不具有我们惯常理解的明确的和强烈的政治意向,而更重要的在于国民性揭示,在于他立足于民间的立场,进行世俗的现代性建构.柏杨始终是站立在世俗社会的立场上来发言,他不是要驯化世俗社会,而是试图建构一个本真性的世俗社会,而现代性的民族国家应该是这个本真性的世俗社会的合理延伸.他不是把世俗社会提升到精英社会的水准,他首先是要建构本真性的世俗社会,其次是要把精英社会拉到这个世俗社会的水准上.从他最经常讨论的主题(例如国民性批判、道德风习、平等正义),可以看出他的杂文的批判精神紧紧地贴近世俗社会.  相似文献   
60.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给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想交流手段,利用好网络,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将成为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