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5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16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11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3篇
综合类   413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55%铝—锌—1.6%硅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盐雾试验(NSS、ASS)、曝气试验、浸泡试验和缝隙腐蚀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与锌镀层和铝镀层的对比,研究了55%Al-Zn-1.6%Si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镀层中富锌相的存在,导致缝隙腐蚀中的自催化酸化闭塞电池难以形成,因而该镀层的耐缝隙腐蚀性能优于铝镀层;在其他试验条件下,由于镀层表面富铝相占较大面积,使得镀层的耐蚀性高于锌镀层,接近于铝镀层.钝化处理后各镀层耐蚀性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2.
煤中前沥青烯与沥青烯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的溶剂抽出物中前沥青烯与沥青烯的质量之比随煤化程度增加而增加。原位热解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热稳定性与其结构参数有关,芳香度高,甲基取代结构多的前沥青烯比沥青烯的热稳定性好。前沥青烯与沥青烯在溶剂分级过程中表现出的溶解性与其结构参数无必然联系,而与其酸碱组分间的氢键强度有关。前沥青烯中酸碱组分间的氢键强度为5.15~30.9kJ/mol;沥青烯为<5.15kJ/mol。  相似文献   
33.
研究了氢对不锈钢堆焊层熔合区的断裂韧性的影响作用。发现不锈钢堆焊层熔合区的断裂韧性随着充氢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结果表明,氢是引起加氢反应器不锈钢堆焊层剥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采用失重法考察了6种具有Keggin结构的含钼杂多酸盐在NaCl介质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实验表明,所研究的化合物均有一定的缓蚀性能,尤其抑制点蚀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5.
用质子核磁共振(1HNMR)方法对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非晶氢化氮化硅薄膜(PECVD-α-SiNx:H)进行测量,分析膜中H的含量和分布与淀积温度、射频功率等工艺条件的关系,以及退火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作为碳钢缓蚀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失质量法、极化曲线法研究了20#碳钢在含有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发现在室温和50℃的条件下,5种苯并咪唑化合物的缓蚀效果都很明显。其中2-对氯苄基苯并咪唑的缓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7.
用稳态极化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对N80^#钢在含H2SO3酸性溶液中发生腐蚀时的缓蚀作用及其缓蚀机理.结果表明: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是一种以抑制阳极过程为主的缓蚀剂.其还原产物在N80^#钢表面的吸附阻止了腐蚀性的酸性溶液与钢表面的接触,从而起到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38.
H2O2氧化降解壳聚糖的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制备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可溶性低分子量壳聚糖,研究了简单均相体系下双氧水降解壳聚糖的过程与机理,考察了温度、双氧水浓度和时间对降解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均相条件下壳聚糖的氧化降解符合无规降解动力学规律.同一降解体系中,同一反应时刻下,水解产物的分子量的倒数与反应温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39.
氢分压对种间氢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厌氧消化的产氢产乙酸阶段,从反应动力学来看,在标准生理状态下的ΔG°′均为正值,表明丙酸丁酸以及乙醇的产氢产乙酸是不能进行的。然而,在产甲烷的作用下,通过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间的种间氢转移,体系中的氢分压大为降低,使整个消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文章以产氢产乙酸作用和产甲烷作用的热力学反应为基础,分别导出它们的自由能与氢分压的关系,分析了氢分压对种间氢转移的影响,得出两类菌群间种间氢转移的理论氢分压范围。进而引入细胞代谢最小能量子概念,对理论氢分压进行修正,得出沼气发酵适宜的理论氢分压范围和最佳氢分压。  相似文献   
40.
采用电弧喷涂技术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铝涂层。用Q235钢、铝涂层和封孔铝涂层3种试样进行400℃和500℃涂层氧化和失效试验,并绘制了氧化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在500℃以下,在Q235钢基体上电弧喷涂铝涂层和封孔铝涂层可以提高试样的抗氧化能力,但只是在短期内有效。在相同的温度下,封孔铝涂层试样氧化速度最低,铝涂层试样和Q235钢试样的氧化速度大约分别是它的2倍和3倍。氧化过程中,氧化气体渗透到涂层内部,Al2O3膜不断生成、破碎和剥落,并在涂层颗粒机械结合部位堆积,产生的张应力造成涂层的内聚强度降低,塑性和密封性能变差,防腐作用减弱,这是涂层氧化和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