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5篇
系统科学   51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54篇
综合类   992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弱凝胶深部调驱可视化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人造岩心驱替过程不能直观展示以及大尺度三维模型工艺复杂和适应性差的问题,研制出一套能够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不同渗透率岩心组合、模拟正反韵律储层,以及不同驱替方式的小尺度可视化装置。在注入0.3 PV弱凝胶型调驱体系,候凝24 h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时刻各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过程以及与人造岩心驱油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弱凝胶阶段,弱凝胶优先进入中高渗透层,减小层间非均质性,同时能够改变高渗层内部残余油的分布;在后续水驱阶段,低渗透层逐渐起主导作用,而且存在于大孔道的弱凝胶由于黏弹性,在驱替压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弱凝胶能够在新的孔道内聚集,有利于弱凝胶在油藏深部进行深部调驱。与人造岩心驱油实验对比,可视化装置在含水率和采收率曲线的拟合度较高,说明可视化实验装置对进一步理解弱凝胶调驱机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为探讨LPA2是否可调节胃癌细胞SGC-7901的侵袭迁移及增殖凋亡,将LPA2 siRNA和pc DNA3.1-LPA2表达载体转染SGC-7901,转染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LPA2、E-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MTS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结果表明LPA2 siRNA对胃癌细胞SGC-7901敲除成功后,细胞内的E-cadherin表达增高,Vimentin表达降低;同时其侵袭、迁移和增殖能力降低,凋亡能力升高。细胞SGC-7901过表达LPA2后,细胞内的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表达增加,其侵袭、迁移和增殖能力升高,凋亡能力降低。可见LPA2可调控胃癌细胞SGC-7901侵袭迁移以及增殖凋亡,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太湖表层湖流对变化风场的响应特征,以及风场表层流场对蓝藻迁移的影响,通过GPS粒子示踪器对表层湖流进行观测,结合观测期间风场的变化特征和遥感图像,分析了变化风场条件下太湖的表层湖流特征以及蓝藻水华的迁移聚集过程。结果表明:太湖风场是太湖表层流场的主要驱动力,但受到地形特征、岸线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水域表层流场对风场的响应并不完全一致;太湖风场影响下太湖表层湖流在空间上的广泛差异性是导致蓝藻迁移过程中在不同区域聚集程度不同的主导因素,也是区域性蓝藻水华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风场表层流场蓝藻迁移聚集过程是一个依次传导的响应系统,条件适宜风场影响下的流场是触发蓝藻水华短时间、大面积暴发的重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84.
以富营养化的太湖梅梁湾为研究对象,利用平面光极、高分辨率平衡式间隙水采样(HR-Peeper)装置和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获取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氧(DO)二维平面和溶解态/生物有效态钨(W)一维垂向分布信息,分析铜锈环棱螺分解对太湖底泥中钨迁移的影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死亡分解后会迅速降低沉积物水界面DO浓度,形成厌氧环境,引起间隙水及上覆水中溶解态钨质量浓度的增加,溶解态钨平均质量浓度增加幅度是对照组的28.92%~11446%,显著提升了沉积物水界面钨的生物有效性(DGT所测结果);与钨质量浓度变化类似,铜锈环棱螺分解前期(第8天)沉积物间隙水中铁、锰质量浓度同步增加且与钨浓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2≥0.716,p<0.01)关系,水相中溶解态钨质量浓度增加是由厌氧环境下沉积物中铁锰氧化物还原溶解所致,分解后期(第16天和36天)间隙水中钨质量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铜锈环棱螺体内累积的钨释放所致。  相似文献   
85.
研究一类具有接种和迁移的多斑块SIV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在适当的条件下,证明该模型存在平稳的马尔可夫过程,也得到感染者数量趋于灭绝的结果.最后,数值模拟验证了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86.
The trefoil factor family (TFF) comprises a group of small peptides which are highly expressed in tissues containing mucus-producing cells – especially in the mucosa lin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e peptides seem crucial for epithelial restitution and may work via other pathways than the conventional factors involved in restitution. In vitro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TFFs promote restitution using multiple mechanisms. The peptides also have other functionalities including interactions with the immune system. Moreover,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FFs have been shown in several animal models of gastrointestinal damage. Still it is not clear which of their in vitro properties are involved in the in vivo mode of action.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TFF family with emphasis on their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involvement in mucosal protection and repair. Received 10 October 2008;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07 November 2008; accepted 10 November 2008  相似文献   
87.
孤西断裂带地质构造十分复杂,速度横向变化较大,该区已进行了三维连片处理,但潜山的构造背景及准确细致的构造形态仍不清楚,制约了对该区带的深入地质研究和评价。采用匹配滤波、叠前数据规则化等技术对叠前连片道集进行精细处理后,再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迭代,并利用层析成像法对层速度模型进行校正,成像剖面信噪比较高、潜山归位准确,内幕清楚,发现和落实了多个圈闭构造。  相似文献   
88.
胶粘剂迁移的影响因素及迁移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布加工过程中胶粘剂的迁移对涂布纸的质量有关重要的影响,掌握胶粘剂迁移的影响因素及迁移机理有助于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评述了国内外对影响胶粘剂迁移的因素以及迁移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9.
氡气测量在煤矿地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氡气测量的现状,分析了氡气测量在煤矿上应用的地质基础和氡气的运移机制,探讨了氡气异常与不同地质现象的关系。证明氡气测量可在煤矿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