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8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6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The research on Samarium-Neodymium isotope systematics of hydrothermal calcites from the Xikuangshan antimony deposit, Central Hunan, places precise timing constraints on the Sb mineralization in this area.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Xikuangshan deposit formed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Period, the early- and latestage mineralization took place at (155.5± 1.1) Ma and (124.1±3.7) Ma, respectively. The accurate age determination of mineralization is very crucial for revealing the super-enrichment mechanism of the element Sb at the Xikuangshan mine, and lays some foundations for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s of its ore genesis and mineraliza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92.
An electrophoresis device was used to separate hydrophobic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particle size less than 10 nm dispersed in organic solvent. Image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UV-Vis spectra showed that the particles in the vicinity of cathode have a smaller mean diameter than those near the anode.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nanogolds in chloroform bring a positive charge in opposition to what is predicted by Coehn rule, and provides an electrophrosis method for separating hydrophobic nanogold particles of different sizes.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油、气、煤与铀的综合研究对于含油气盆地内多种能源的成因机制及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和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岩石学特征、地质构造、含矿建造与古水文地质条件及铀矿的成矿特点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源区火成岩和泥岩可能为铀的物质来源之一,铀矿化是成岩—后生阶段介质条件及环境改变的产物,受氧化-还原界面的控制;构造作用使目的层的抬升掀斜与暴露以及水动力环境是形成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重要条件;铀矿石带中黄铁矿表面及其附近存在吸附铀α径迹,有机质碎屑胞腔中沥青铀矿和黄铁矿共生,含铀砂岩中可见含沥青质的镜煤。结论铀的富集和铀矿的形成可能与黄铁矿、油气、煤等有机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94.
等离子渗氮及PVD(Physical Vapor Deposit)处理技术,就是等离子渗氮及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实验数据表明,对试件进行不同的表面处理并进行实验所绘出的最大剪切应力及磨损曲线是不同的。经等离子渗氮及PVD处理的钢的最大剪切应力及耐磨性能取决于渗氮时间。  相似文献   
95.
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的一个弧后盆地,并赋存于该盆地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礁灰岩与下白垩统林布宗组下部的砂板岩之间,矿床的含矿岩石为矽卡岩.作者在对其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其中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均一温度、包裹体成分的研究,并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矿物流体包裹体和现代海底热(卤)水的对比,显示该矿床层状矽卡岩矿物的形成温度、流体成分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存在较大差异;而与现代海底热(卤)水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推断甲马矿床层状矽卡岩的形成与岩浆热液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而很有可能是与盆地演化过程中的热(卤)水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6.
新疆西天山西段位于哈萨克斯坦 -伊犁板块的东南部边缘 ,包括伊犁石炭纪裂谷、那拉提地块、哈尔克早古生代被动陆缘褶皱带。主要已知矿床 (点 )按其容矿围岩可分为镁铁 -超镁铁岩型、斑岩型、花岗岩型、矽卡岩型、陆相火山岩型、陆相沉积岩型、浅变质含碳碎屑岩型。根据区内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 ,区内以找金矿主 ,兼顾铜镍矿等。金矿以穆龙套型和火山岩型金矿为主 ,同时注意卡林型和中 -酸性侵入岩内外接触带型 ;铜矿以镁铁 -超镁铁岩型和火山岩型为主。地质与成矿条件与中亚成矿域具有可比性 ,因此 ,新疆西天山西段金铜成矿带应为中亚成矿域东延部分  相似文献   
97.
新疆西天山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地层中产有众多的金矿体。通过对昭苏水磨沟铜金矿床矿化特征的研究 ,总结出这类矿床的成矿规律是 :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中酸性火山岩是矿源层 ;区域性大断裂是矿质运移通道 ,其中的低级别、低序次构造为容矿空间 ;华力西期钾长花岗岩是形成铜金矿的能量来源 ;绿片岩相以下的动力变质作用是矿化富集的条件。矿床成因应属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98.
对哲波山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初步的研究得出 :矿床次生晕中 Au,As关系密切 ,As是最佳指示元素 ;矿床原生晕特征在不同的成矿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热液成矿作用的早期石英 -毒砂 -黄铁矿阶段以富集 Au,Ag,As,Sb,Bi,W,Mo组合为特征 ,与岩浆演化关系密切 ,地表与之对应的氧化矿为“红矿”。成矿作用的晚期则富集 Au,Ag,As,Sb,Bi,B组合为特征 ,与其有关的热液流体为地下水热液 ,地表与之对应的氧化矿为“灰矿”。总体上分析 As,Bi,B,Ag为哲波山金矿床的特征指示元素 ,对“红矿”可增加 Co,Pb作为辅助指示元素 ;最后给出了哲波山式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
四川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床中存在大量钾长环斑结构。研究表明这一结构是由正在冷凝的岩浆分泌出的成矿流体与刚结晶的斜长石相互作用形成的。在流体 -矿物相互作用过程中 ,流体从已经结晶的矿物尤其是黑云母中萃取出大量铜等成矿物质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体系的成矿能力。钾长环斑结构的出现不仅为矿床的岩浆热液成因提供了佐证 ,而且是一种良好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0.
四川大水沟碲矿床是世界首例独立碲矿床。通过对其进行矿床地质、常量与微量元素、矿物包裹体地质及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 ,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 ,且不同矿化期的成矿元素、成矿流体来源亦不相同 :主成矿期 Te主要源于地幔岩浆脱气 ,少量来源于基性岩或大理岩 ,S可能主要源于早期形成的磁黄铁矿 ,Bi可能与中酸性、基性岩浆有关 ;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气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