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1.
P507萃取锌,镉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简称P507)的磺化煤油溶液从硫酸体系中萃取锌、镉。应用斜率法确定其萃合物组成,井测定出表现萃取平衡常数。通过萃合物及P507的红外光谱确证其萃取机理为酸性络合萃取。  相似文献   
22.
采用工业硫酸分解菱锌矿,经过滤,氧化除铁,置换除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和离心脱水,可制得砷、铅、镉含量很低,质量符合标准的高级农用七水硫酸锌。  相似文献   
23.
本文报导话检胃粘膜样品中痕量铜和锌的原子吸收法测定。采用了微痕量分析技术;用硝酸—过氧化氢硝解试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铜;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锌。样品的检出跟:铜1.7μg/g;锌8.0μg/g,回收率和精密度,可以满足微痕量分析的要求。本法快速简单,适用于人体组织活检样品中Zn/Cu值的测定,为临床诊断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24.
开展了热镀5%铝-锌钢板在青岛不同海水区带的实海腐蚀测试,并利用电化学测试、失重腐蚀测试和扫描电镜首次研究了镀层的海水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由于腐蚀电流密度小,腐蚀产物具有保护性,镀层在全浸区表现出较好的耐蚀性能;镀层在潮差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物污损,而比较充分的充气条件又促进了镀层的氧化,其腐蚀速度比全浸区明显降低;镀层在飞溅区未出现生物污损,耐蚀性能最好,可能与良好的充气条件和腐蚀产物层的阻挡作用有关.镀层在飞溅区和潮差区的耐蚀性比全浸区分别提高197%和183%;但在全浸区和潮差区,镀层有局部腐蚀倾向.  相似文献   
25.
热镀55%铝-锌钢板在青岛不同海水区带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热镀55%铝-锌钢板在青岛不同海水区带的实海腐蚀测试,并利用电化学测试、失重腐蚀测试和扫描电镜首次研究了镀层的海水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由于腐蚀电流密度小,腐蚀产物具有保护性,55%铝-锌镀层在全浸区的耐蚀性能比镀锌层和5%铝-锌镀层好;由于保护性锌的腐蚀产物被滞留在富铝的枝晶网络中,充分的充气条件又促进了镀层富铝相的钝化,镀层腐蚀的传质过程受到明显抑制,所以55%铝-锌镀层在潮差区和飞溅区的耐蚀性能显著优于全浸区,是全浸区的2到3倍;值得注意的是,镀层在全浸区出现较严重的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26.
合成了一种锌离子荧光探针-8-(2′-萘磺酰)-胺基喹啉(NSQ),NSQ自身具有较弱的荧光,向NSQ溶液中加入Zn2 后,荧光增强5.7倍,并且生物体系中含量较多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几乎不干扰Zn2 的荧光.酵母细胞染色实验表明,NSQ可以对酵母细胞中的锌离子进行荧光显微分析.  相似文献   
27.
要用琼脂溶液对难溶粉固体物的分散作用,将悬浮液进样技术应用于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以此建立了乳粉中微量元素锌,铁,钙的快速分析法,研究了悬浮液进样的最佳条件,并用硝酸镧消除基体干扰,本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且无需进行样品处理等优点,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于1.2%-2.2%,回收率为96%-102%,测定值与湿法消解样品所测结果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8.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酸和醋酸锌为原料,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首先制备前驱物二水合草酸锌,进而在微波场辐射分解,得到产物纳米氧化锌。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透射电镜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纳米氧化锌为粒度分布均匀的球形六角晶系结构,平均粒径约为8nm。  相似文献   
29.
为对文献[1]报道的ε-Zn(OH)2的溶度积值作更准确的测定,用溶解度法研究了Zn2+与羟基的配位作用,在25℃下测定了ε-Zn(OH)2在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μ=2).在所研究体系中揭示出存在Zn(OH)+,Zn(OH)20,Zn(OH)3-和Zn(OH)42-配离子.用图解法和松驰法计算出相应配离子的稳定常数相一致,结果为:β1=8.1×104,β2=6.3×1011,β3=3.9×1014,β4=1.2×1018.同时求出了更为准确的ε-Zn(OH)2的溶度积Ksp=10×10-17.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以健康人血红细胞及细胞膜为实验材料,利用核黄素-蛋氨酸光照体系产生O_D~-,考察了瑞香素及其铜(Ⅱ)、锌(Ⅱ)配合物时O_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瑞香素及其铜(Ⅱ)、锌(Ⅱ)配合物对O_2~-都有明显清除作用,以钢(Ⅱ)配合物活性最高;O_2~-可使Hb氧化,使膜中过氧化脂质含量增加,SOD、瑞香素及其铜(Ⅱ)、锌(Ⅱ)配合物对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SOD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