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1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从高斯光束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双光束的非交迭效应对MachZehnder极化干涉仪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极化干涉仪性能的途径,并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用自制的有衬底的线栅极化器组装成的MachZehnder极化干涉仪,在波长为337μm(890GHz)的条件下,测得调制比优于19dB,插入损耗小于1dB.  相似文献   
72.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是光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本文对影响实验结果的仪器调节和干涉条纹测量进行讨论并提出了改进方法,使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由6%左右降至2%左右,提高了实验精确度。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利用扫描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对金属薄膜反射系数进行准定量测量的实验原理;并对几种已知的反射系数R进行了实验验证;最后对此方法进行几点讨论。  相似文献   
74.
介绍了一种可进行动态微位移激光测量系统。该系统以He-Ne激光器为光源,配以去噪装置、判向变频系统、CCD视频信号的高速动态采集系统、微机处理系统及干涉图处理软件包等,基于位相调制的基本原理,实现了微位移的精确测量。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其精度、误差、灵敏度及稳定度都有较大提高,并实现了微位移的全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75.
设计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全光纤微振动干涉测量仪,通过小波分析对干涉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实际的位移信息。并给出了具体的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证明了利用小波变换处理干涉信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对级联Mach-Zehnder干涉仪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并成功制作了50GHz的平顶二级级联Mach-Zehnder干涉仪型间插复用器,整个结构由3个耦合器和2组干涉臂组成.实际得到的光谱分布与计算机模拟的曲线基本相符,1dB带宽达到了0.304nm,占复用波长间隔的76%,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平顶型的光谱分布,整个器件的附加损耗约为1dB.  相似文献   
77.
刘辉  黄欢  邵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3):14923-14933
拉索是缆索承重体系桥梁的关键承力或传力构件,在体系构成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为解决现有非接触视觉测量存在的测试视场不足、应用场景复杂多变,致使其测试精度与视域范围相互矛盾无法协调统一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多视域下基于机器视觉的索力测试新方法。以全息视觉传感器系统获取斜拉索全视域-多视域下的空间几何构型数据,建立了像素映射及图像增强算法计算模型;通过数字空间基准平面的信息转化,对复杂测试场景下视觉传感器光轴射线与被测物体所在承影面非正交情况进行测试参数修正。为避免实测拉索全息性态特征因偏离标准悬链线所导致的索力测量误差,以单一视域下的几何构型拟合降噪后的全息曲线并精确定拉索上下锚固点坐标,进而可由拉索全息性态特征参数精确测算斜拉索索力。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在复杂测试场景下量化分析拉索索力计算参数,相较于常规索力测试方法,最大相对误差为9.2%,均方根误差为2.79%,满足工程实践测试精度及稳定性要求,为复杂测试场景下斜拉桥索力监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78.
 美国LIGO 于2016 年2 月11 日宣布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广大反响。本文解答从什么是引力波、引力波是如何产生的、人类为什么坚持不懈地探测引力波、如何探测引力波,介绍国内外引力波探测的现状,并对引力波探测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9.
本文在迈克尔逊干涉仪基础上,让参考臂以一定速度运动,建立起一套新的探测目标振动的系统。首先根据光干涉理论得到信号表达式,结合时频分析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理论上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然后进行了实验研究,证实了在参考臂运动的条件下,同样可以提取目标的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80.
A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funded by the Meridian Project in China, was deployed at the Xinglong station (40.2°N,117.4°E) of the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in Hebei Province, China. The instrument has been operating since April 2010, measuring mesospheric and thermospheric winds. The first observational data of winds at three heights in the mesosphere and thermosphere were analyzed, demonstrating the capacity of this instrument to aid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wavelengths of three airglow emissions were OH892.0, OI 557.7, and OI 630.0 nm, which corresponded to heights of 87, 98, and 250 km, respectively. Three 38-day data sets of horizontal winds, from April 5, 2010 to May 12, 2010, show clear day-to-day variations at the same height.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meridional winds at heights of 87, 98, and 250 km were –16.5 to 8.7 m/s, –24.4 to 15.9 m/s, and –43.6 to 1.5 m/s. Measurements of zonal winds were –5.4 to 7.6 m/s, 2.3 to 23.0 m/s, and –22.6 to 49.3 m/s. The average data from the observation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data from HWM93. The wind data at heights of 87 and 98 km suggest a semi-diurnal oscillation, clearly consistent with HWM93 results. Conversely there was a clear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observations and the model at 250 km. In general, this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is a useful ground-based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mesospheric and thermospheric winds at middle latitu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