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90篇
丛书文集   49篇
教育与普及   50篇
理论与方法论   76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245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罗尔斯的正义论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制度正义、社会公正的建设有重大启发意义。现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社会正义的缺失,正义论的思想无疑会给我们重建社会正义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2.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审视贫困大学生救助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贫困大学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论述了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指出了目前贫困大学生的困境及救助机制的缺失,提出如何从贫困大学生救助机制中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3.
"社会更加和谐"是党的十六大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主要任务.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当丰富,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相处和谐,其特征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法治是一个多义的概念,作为工具性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64.
自古以来,哲学界就是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及其矛盾运动去理解和把握和谐的.和谐是矛盾同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事物在矛盾运动中实现的较佳或最佳发展状态.和谐以事物的多元构成为前提,以适当的矛盾斗争为动力,以系统结构的优化和系统对外开放为条件,以发挥较大或最大功能为标志,以事物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归宿.和谐社会是达到和谐状态的社会,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较理想的社会发展状态.对和谐社会也应从社会多元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去把握.和谐社会不可能自动实现,必须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共同奋斗才能构建起来.  相似文献   
65.
阐明了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化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生态化技术创新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途径,而制度创新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6.
分析了山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必然性,指出了近期山西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抓好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山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7.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成为高校工作者需要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从和谐的办学理念、和谐的制度文化、和谐的学术氛围、和谐的校园文化的角度就和谐校园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保护与援助社会弱势群体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图书馆界肩负的神圣使命。分析了弱势群体的内涵与构成,指出了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的现实必要性,针对不同类型弱势群体的特点,提出了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9.
企业在国际潮流的推动和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正成为科研主体,这与新<公司法>鼓励公司成为市场活动的主要力量相契合.企业社会责任正初步法律化,新<公司法>对此只做了导向性规定,企业科研活动应遵从社会责任导向.企业科研社会责任的有效承担需要法律规制,但更需要形成多方合力作用,以责任和谐和利益联结的制度安排发挥合力,最终促成企业自觉行动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0.
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进民主法制,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创设诚信友爱的氛围,有利于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有利于维持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五个结合",即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世界观教育、舆论引导、法制建设、环境优化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