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90篇
丛书文集   49篇
教育与普及   50篇
理论与方法论   76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245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和谐社会是有着"四个统一"的整体,党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新时期,各民主党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党关系和谐则社会稳定、和谐,政党关系不和谐甚至矛盾尖锐则社会动荡、不和谐。发展经济为党际和谐注入动力;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是党际和谐的保障;发展民主政治,为党际和谐注入活力;充分利用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形式,化解党际矛盾,能凝聚社会各层次的力量;搞好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党际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政治认同意味着人民大众对政治系统的认可与支持。和谐社会因政治认同而存在合法性基础,和谐社会因政治认同而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谐社会也因为实现了政治认同而区别于一般性的稳定的社会。文中从合法性基础、精神动力与价值内核三个方面论述了政治认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3.
和谐是审美理想的最高形态。和谐美以其作为审美精神指向对生活的引领作用和审美功能优势,在启迪美学学科建设、引领现实生活向理想境界提升、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当代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4.
自由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在西方思想史上,学派林立,观点杂陈,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都曾提出各自的自由主张和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前人的思想成果为基础,第一次把自由奠定在现实的基石之上,建立了自己的自由观体系,揭示了自由的真义。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正在成为渗透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政治信仰里的价值理念,是引领全人类自由解放的指针。  相似文献   
105.
106.
先秦儒家的代表孔子、孟子和荀子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通过对义利关系的阐述提出了他们的伦理型财富观,从个人的角度提出重义轻利,取之有义;从统治阶级的角度提出义以生利,先义后利,以义制利,见利思义,表达了他们对于个体生存的重视和个人价值的理性思考和推崇,以及寻求社会和谐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07.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文献情报传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文献情报职能宽泛,内涵丰富,时效性强,功能多样,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和谐是中西哲学史上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亦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之一。道家始祖老子的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将其与西方传统和谐思想进行对比和反思,剖析道家自然和谐型社会和谐理论,剔除其与当代社会现状之间不和谐之处,对探求与当下社会发展及人自身发展相契合的新的社会和谐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人们经常使用"公共理性"这个词,但对其含义或许并未深究。康德和罗尔斯分别对"理性的公共运用"和"公共理性"做了界定和说明,前者肯定理性的公共运用对于启蒙的重要意义,并对这种公用坚信不疑;后者则认为表面上存在公共理性的"悖谬"。前者以意志自由为逻辑起点,巧妙地消解公共理性的悖谬;后者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假设了秩序良好的公民社会。相对而言,康德的论证更具先验论证的色彩,而罗尔斯的论证却营造了实用主义的背景。借助他山之石,我们或将吸取其思想,对中国现实问题之思考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0.
从新马克思主义的相对自主性到回归国家学派的潜在自主性、镶嵌自主性构成了国家自主性理论的研究谱系和学术图景。国家利益、官僚组织和国家能力是理解国家自主性内涵的三个核心概念。回归国家学派确立的国家中心主义研究范式是对社会中心论的一种纠正和补充,但其概念界定的模糊性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成为国家自主性理论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