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90篇
  免费   1192篇
  国内免费   1859篇
系统科学   2006篇
丛书文集   1313篇
教育与普及   67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25篇
现状及发展   432篇
综合类   48167篇
自然研究   21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581篇
  2021年   640篇
  2020年   624篇
  2019年   523篇
  2018年   486篇
  2017年   573篇
  2016年   682篇
  2015年   1233篇
  2014年   2638篇
  2013年   1984篇
  2012年   3115篇
  2011年   3478篇
  2010年   2764篇
  2009年   3071篇
  2008年   3047篇
  2007年   3789篇
  2006年   3511篇
  2005年   3049篇
  2004年   2717篇
  2003年   2454篇
  2002年   2161篇
  2001年   1771篇
  2000年   1352篇
  1999年   1091篇
  1998年   763篇
  1997年   736篇
  1996年   669篇
  1995年   601篇
  1994年   489篇
  1993年   405篇
  1992年   379篇
  1991年   341篇
  1990年   267篇
  1989年   269篇
  1988年   202篇
  1987年   128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水平井优化设计中油藏地质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井身剖面的优化设计不仅应从钻井工艺和力学角度分析,而且也需从油藏地质条件出发进行考虑,本文根据塞平1井的设计施工实际,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水平井资料综合论述了地质因素诸如油气藏开发地质类型、油层厚度,产层几何形态及储层非均质性等对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设计的影响,分析了确定水平井段方位取向、水平段长度、水平段垂深和入靶点位置、初始造斜点位置选择以及井眼直径大小等参数的原则、方法,以达到地质—工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992.
论述了油气田开发系统的非线性特征,特别是描述系统变化的产量指标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的非线性.认为油气田累积产量随时间呈不对称“S”型有限增长;并基于不对称有限增长信息的微分方程,提出了一种预测油气田产量的功能模拟模型及其相应的参数求解方法.同时,文章还对油气田产量兴衰的四个阶段,以及油气田瞬时产量和年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模型从系统辨识理论和控制论的观点出发,从时间流中考察油气田产量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具有多功能性.它不但可以预测油气田的累积产量、瞬时产量和年产量,而且可以预测油气田的可采储量,同时还可以预测最高瞬时产量、最高年产量及其发生时间与相应时刻的累积产量,还可预测年产量与瞬时产量兴衰过程的时间界线.经实例验证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3.
Bonding between fluorescence dyes and protei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94.
A new viewpoint on the causes of formation of the Great Ice Ag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998.
999.
赵修复窄腹细蜂新属种记述(膜翅目:窄腹细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贺赵修复教授八旬华诞和教学与科研六十年,特描记窄腹细蜂科(Roproniidae)的一个新属种命名为赵修复窄腹细蜂Hsiufuropronia chaoi Yang作为纪念,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000.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H_2O at 0.21-4.18 GPa and 20 -35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7,42(12):969-969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H2O in solid and liquid phases has been measured at 0.21-4.18 GPa and 20-350℃. The results indicate: ( i ) different phases of H2O in solid have different relations betwee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conductivity changes continuously with temperature, but discontinuously with the pressure between 2.11 and 2.58 GPa,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transforming pressure between ice (Ⅵ) and ice ( Ⅶ ) ; ( ii ) the con-ductivity of H2O in liquid all increases wit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but there are discontinuities at pressures between 0.57 and 0.9 GPa, and between 2.11 and 2.58 GPa, which are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polymorph of ice (ice ( Ⅴ), ice (Ⅵ) and ice ( Ⅶ ) ) . This reflects that H2O in liquid at different pressures has quite different properties of electron chemistry. It is prob-ably the important reason that causes the layers with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low velocity in the earth's crust and upper mant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