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日语学习者在和日本人进行会话时,因交流而产生严重误解,导致无法交流下去的情况是很少有的。因为有来自于母语说话者一方的“协力”。凡事都有两面性,会话中的这种“协力”,对初学者或水平还较低者来说,是有必要和有帮助的。然而对于已有相当程度的学习者来说,相反,这种“协力”却会成为自已在日语学习上的一种障碍。  相似文献   
22.
济南市生态保护与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区划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本途径之一,根据济南市的生态环境现状,依据生态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建立起适应济南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区划的指标体系,将济南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区域,并在分析每个生态区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23.
从话语关联以及局部会话策略两个层面出发,认为开展并维持英语会话,首先是对对方话语的理解问题,同时话语的理解,应贯穿于整个会话过程,因此客观上要求会话双方不断建立话语关联;再,会话整体结构的完整除了靠话语的关联加以巩固外,还需局部会话的严密组织;最终,通过二结合创造良好的会话环境。  相似文献   
24.
英语会话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而得体地运用荚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提出应动态地看待影响教学的诸多因素,并总结了在英语会话教学中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5.
以小说The Luncheon为案例,从对话、叙述、反复、连接等方面,从文体学的角度,对小说的语言特色及其对塑 人物性格特点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赏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6.
目前基于多方对话文本的自动问答任务侧重于探索对话结构信息或说话者角色信息,忽视问题文本和对话文本的交互。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个融合多信息的全新模型。该模型使用图卷积神经网络,对多方对话文本中的话语结构、说话者角色以及问题–上下文信息进行分层次建模,并设计合理的基于注意力机制的交互层,通过选择更有帮助的信息,加强对多方对话文本的理解。此外,该模型首次对问题和上下文间的显式交互给予关注。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性能优于多个基线模型,实现对多方对话文本的深层次理解。  相似文献   
27.
插话是日常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话语现象,我们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对获得的12段日常会话录音语料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重点考察了插话的界定和类别,插话的使用分布,插话频率与说话人的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男女两性、老中青三代人在插话的使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由社会文化和认知等因素造成的,同时,也受到个人会话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在现实交际中,人们常常传达一种与话语字面含义不同的另一种意义,这就需要对会话含义进行推导。对《茶馆》中的会话含义,可以利用量的准则、质的准则进行推导,也可以利用关系准则、方式准则等方法进行推导。  相似文献   
29.
阐述了环境、能源及土地资源与生态建筑的问题,简要分析了发展生态建筑的意义,提出了发展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0.
干扰条件下地空导弹火力单元对以不同进袭方式进入发射区的空袭编队所能完成的射击次数计算,是地面防空部队迫切需要解决却又缺乏系统研究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点问题,运用解析法,建立了雷达干扰条件下导弹的实际发射距离和对空袭编队的射击次数模型,分别给出了空袭编队以规则流和泊松流形式进入地空导弹实际发射区内滞留时间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结论,可为防空射击效能评估、部队作战训练及武器系统研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