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7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300篇
系统科学   83篇
丛书文集   209篇
教育与普及   6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58篇
综合类   765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423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344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85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59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讨论理想气体任意准静态直线过程吸热放热问题时,关键是如何确定过程中吸放热转折点的位置.阐述了最高温度点与吸放热转折点并不重合的原因,并给出了确定最高温度点和吸放热转折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将热力学方法与电工仪表测算电动机轴功率方法结合起来,可以较准确地测出一台工业用大型水泵的性能.文中将测算出的泵性能数据与样本性能曲线数据加以比较,说明此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4.
探讨了集中供热系统热用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45.
为了满足工程上对液体导热率的要求,在方阱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液体导热率的方程。所得的导热率计算方程包括分子平动贡献项和分子内部能量贡献项。为了计算方便,根据分子模拟数据提出了计算中所需的方阱流体的径向分布函数的关联式。物质的能量参数由其临界温度估算,而硬壳体积则由基团贡献法获得。考虑到实际液体有别于方阱流体,在实际液体导热率计算中引入了一个与密度有关的校正参数。使用该文提出的方法,对液体氩及10种液态烃类物质的导热率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3%。  相似文献   
46.
根据太原市集中供热总体规划,确定在东山新建二台64MW的调峰热源厂。针对供热系统并网的特殊情况和地形条件,通过对水压图和可行性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在热电厂供水管网上增设加压泵的技术措施。使双热源并网运行技术可行、安全可靠、高效节能。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出发,概要地总结了论证“最大功原理”的方法,进而讨论了热力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其基本思想是:分析热力学问题切不可忘了环境。由此得出了某些有意义的结论,澄清了在学习热力学过程中人们常产生的一些疑惑。  相似文献   
48.
为了消除应用焓法进行含有相变的有限元传热计算结果呈台阶形的现象,本文作者提出“焓计算单元”和“固相分数”的概念,并将几种一维有限元实施方案的计算结果与精确解对比,说明采用所提出的概念,可以使有限元计算得出更为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
本文利用一种结构新颖的径向柱塞变量汞为基泵,将电液比例技术应用于恒压变量泵的控制上,开发了一种电-液一体化节能液压元件。该电液比例恒压调节器采用“压力直接检测反馈”和“级问动压反馈”两项新原理,改善了泵的非线性度、滞环、恒压误差及其稳定性。文中不仅在理论上分析了泵的结构参数对调节系统的影响,并且实验研究了恒压调节器的三个结构参数对恒压泵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泵具有优良的静动态性能,可作为恒压源应用于液压系统中,有着显著的节能意义。  相似文献   
50.
以全焊接型凹坑板式空气预热器为对象,基于最优设计试验方案,运用Workbench Fluent软件数值模拟凹坑板片特征结构参数对传热流阻性能的影响。基于参数敏感度分析,得到单因素作用下对传热流阻性能的影响程度为凹坑的纵向间距>长轴>横向间距>深度。基于响应曲面法分析,得到多因素协同作用时,凹坑之间的结构参数横纵距对性能影响比凹坑自身的结构参数深径比大。基于遗传算法以摩擦因子f最小、努塞尔数Nu与综合换热因子JF最大为优化目标,得到给定范围内的3组较优结构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