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5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294篇
系统科学   80篇
丛书文集   141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31篇
综合类   563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研究CFL增强RC梁在不同温度下的疲劳性能,分别在20°C、50°C和80°C的温度条件下对CFL增强RC梁进行了3点弯曲静载和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加固梁的疲劳载荷水平为其静载屈服强度的83%,极限强度的61%时,加固梁的破坏模式、疲劳寿命、载荷-挠度曲线和应变反应等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在该载荷水平下,加固梁的疲劳性能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2.
沥青基活性碳纤维的电容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通用级沥青碳纤维为原料,经催化活化制备了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碳纤维,对比了未浸渍钴盐活化、浸渍钴盐活化并用稀酸清洗前后活性碳纤维的孔结构及其孔径分布。采用直流循环充放电、循环伏安以及交流阻抗表征了活性碳纤维电极电化学性能,组装成硬币式两电极模拟电容器测试其循环性能和漏电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浸渍钴盐活化工艺相比,浸渍钴盐活化使得活性碳纤维表面大孔和中孔结构明显增加,经稀酸清洗后的活性碳纤维表面孔隙结构更加丰富; 浸渍钴盐活化并用稀酸清洗所得活性碳纤维电极的比电容高达197F/g,较未浸渍钴盐活化样品提高50%; 在1.5A/g的条件下充放电,其比电容为163F/g,经2000次循环后电容量提高了23%。  相似文献   
993.
PAN基碳纤维微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对几种高性能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初步讨论了微观结构对碳纤维机械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强(T系列)碳纤维的微晶约由5~6层石墨平面组成,高强高模(MJ系列)碳纤维的微晶约由10~20层石墨平面组成;晶区取向度是影响碳纤维模量的主要因素,影响碳纤维强度的主要因素随石墨化程度的不同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994.
聚醚二胺与异弗尔酮二胺同为二胺,两种结构中的氨基及其邻近基团的化学环境相似,但是,二者在空气中放置后却有着明显不同的表观现象。为此,本文采用质量跟踪分析、FT-IR跟踪分析、1H-NMR分析对二者与空气之间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置时间的增长,聚醚二胺与异弗尔酮二胺的质量都有明显的增加。从FT-IR和1H-NMR结果分析,聚醚二胺在空气中放置后,结构没有明显变化,其质量的增加只是由于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而造成的;而异弗尔酮二胺在空气中放置后,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生成了大量的羧酸盐的结构,表明其质量增加是由于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致。提出了导致聚醚二胺与异弗尔酮二胺的反应活性差别的主要原因是聚醚二胺形成了氢键,导致氨基活性下降,并建立了氢键模型。  相似文献   
995.
将人工神经网络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相结合, 对蛇床子超临界CO2萃取物中的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同时进行快速、 非破坏的定量分析. 分别利用 萃取物的原始光谱和两种预处理光谱(一阶导数和标准归一化)建立了网络的数学校正模型, 并把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 确定用一阶导数光谱所建立的模型为最佳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996.
生物增强活性炭技术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不同的筛选分离技术,从试验源水中分离出8株优势菌种,经过反复驯化培养,形成具有高效生物降解能力的高活性菌群.利用高活性菌群,采用人工循环固定方式形成生物增强活性炭工艺,进行其长期运行效能的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生物增强活性炭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微污染源水的各类有机物,处理效能显著高于常规工艺和臭氧化工艺.源水经生物增强活性炭工艺处理后,其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8.34%,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43.5%,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57.4%,对TOC的平均去除率40.2%.经过色质联机检验,水中的各类微量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均有了显著的降低.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高温高压解吸电解工艺中生成的粉炭进行研究,分析了粉炭产生及其品位高的原因,采用了科学处理粉炭的方法,降低了渣中金的含量,提高了金的回收率,对氰化厂的金属平衡和经济效益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以通花梗根为实验材料,对通花梗根多糖的分离纯化、含量测定和组分分离进行研究,探讨该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选择提取通花梗根多糖的优化条件;采用碳粒廓清实验测定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①提取通花梗根多糖的优化条件为:料水比为1:30,时间2 h,温度90℃;②乙酸铅用量在0.67%以上,可以除净糖液中的蛋白质,乙酸铅用量在0.31%~0.77%之间时,不仅可以排除蛋白质的干扰,而且不会影响多糖得率;③多糖溶液中含醇量达80%以上时,可以完全沉淀多糖;④乙醇分级沉淀该多糖,通过Sephadex G-100柱进行组分分离,得到7个洗脱峰;⑤通花梗根多糖组的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显著高于模型组。实验结果表明,通花梗根多糖由7种单一多糖组分构成,具有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通花梗根多糖的药理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用电化学法研究了钒离子浓度、支持电解液硫酸浓度、扫描速度以及加入如EDTA等添加剂后在石墨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探讨了不同温度热处理石墨电极下的循环伏安行为,以及重铬酸钾活化处理与不进行任何处理的石墨电极的可逆性。结果表明:出现了V(IV)/V(V)电对的氧化和还原峰,而且扫描速度和支持电解液硫酸浓度的增大都使峰值电流增大,但钒离子浓度的增大反而使峰值电流减小,而加入添加剂对峰值几乎没有影响;热处理对石墨电极表面的活性有所提高,活化处理对V(IV)/V(V)电对的氧化和还原可逆性没有明显的提高,但对于V(Ⅲ)/V(Ⅱ)电对的可逆性有显著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00.
CVD法制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炭纤维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干法成型技术制备聚丙烯腈(PAN)基炭纤维纸坯体,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将其制备成炭纸,并在2000℃进行石墨化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分析(PLM)观察炭纸及坯体的显微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炭纸的石墨化度,并利用四探针法测试炭纸的导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干法成型技术制备的炭纸坯体是由炭纤维随机堆积构成的网络结构,孔隙分布较均匀;采用CVD工艺所制备的热解炭具有粗糙层结构特征;炭纸中纤维由热解炭紧密连接;炭纸的平均石墨化度高达82.2%,大于日本Toray炭纸和加拿大Ballard炭纸的石墨化度。CVD法沉积的热解炭改善了炭纸的导电性能,其体电阻率为3313mΩ·cm,低于Toray炭纸和Ballard炭纸的体电阻率(分别为45.2和135.9mΩ·cm)其面电阻率为6.0mΩ·cm,低于Toray炭纸和Ballard炭纸的面电阻率(分别为6.4和16.3m.Ω·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