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8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256篇
系统科学   166篇
丛书文集   108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52篇
综合类   5145篇
自然研究   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Different land cover types in Otindag Sandy Land and Bashang area of Hebei Province are linked to a material source of sand stormy weather in Beijing based on results of field vegetation and soil survey and laboratory works. Results of grain size analysis show that dust release potential in per unit area of moving sandy land is small,while lowland meadow and meadow steppe in stony hills have high potential of releasing dusts in per unit area during sand stormy weather occurrence. Further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moving sandy land served as a material source of past dust storm and the possibility of dust release in per unit area is low in current time.Typical steppe in stony hills is undergoing desertification and its dust release possibility in per unit area is high. Farmland has strong potential of release dusts when they are ploughed in spring, but a large amount of therophytes grow and thus prevent dusts from release when cultivation was terminated.Potentials of dust release in per unit area in fixed sand dunes,stony mountain meadow steppe and low land meadow are lowdue to high cover of perennials. Sand dune reactivation and desiccation of lakes and lowlands under estimated future climatic change will make them serve as a future material source of sand stormy weather.  相似文献   
72.
为使尽可能多的中老年女子能根据自己的体型选购到合体的服装,统计分析了中老年女子的人体体型数据,以身胸比来进行体型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二维区间概率分析方法,制订出对生产具有实用价值的中老年女子合体服装规格参考表,为中老年女子服装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3.
兰州北山生物结皮中陆生藻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沙井驿、刘家堡、九州台、白塔山、小牛圈沟等样点采集的生物结皮样的培养和鉴定 ,研究了兰州市北山生物结皮中陆生藻种类组成及其群落结构 .结果发现 ,该地陆生藻共计 5 3种 ,其中蓝藻 34种 ,绿藻 7种 ,硅藻10种 ,裸藻 2种 .蓝藻中以丝状种类占优势 (6 5 % ) ,绿藻中仍以球状种类居多 (5 7% ) ,但也有不少丝状个体(43% ) .黄土结皮以非洲席藻为第一优势种 ,石崖表具鞘微鞘藻占绝对优势 ,人工草丛中小球藻最丰富 ;种类数在砾质黄土中最多 (2 3) ,黄粘土中最少 (16 ) .  相似文献   
74.
GC-MS法分析茶叶中提取物TGP的单糖组成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水提取茶叶并采用凝胶纯化,从茶叶中分离得到一种多糖蛋白复合物TGP.TGP被硫酸完全水解,单糖产物用盐酸—羟胺和乙酸酐进行衍生化处理,GC—MS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GP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同时探讨了单糖的糖腈乙酰酯衍生化及衍生产物在质谱中的电离机理.  相似文献   
75.
胶砂质量比对钢纤维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胶砂质量比和纤维直径对钢纤维水泥浆体和砂浆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在水泥浆体中 ,微细钢纤维的增强和增韧作用显著高于较大直径的钢纤维 .在砂浆中 ,随着胶砂质量比的降低 ,较大直径的钢纤维的作用越来越强 ,而微细钢纤维的作用逐渐降低 .不同几何尺寸的钢纤维在水泥浆体和砂浆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 ,尺寸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76.
水泥-矿粉颗粒级配与流变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不同颗粒群分布的矿粉(即矿渣微粉,后同)、水泥按一定比例匹配,测其净浆流变性能指标及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应用Origin软件,以宏观性能指标为z轴,水泥与矿粉D50(颗粒体积分数为50%时对应的粒径值)差为x轴,水泥与矿粉混合样的粉体D50为y轴,进行三维区域图分析,并综合流变性及活性,给出了水泥-矿粉最佳匹配的定性范围。  相似文献   
77.
基于晶粒尺寸的结构钢热变形流变应力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晶粒尺寸角度出发,提出晶粒形变度的概念,建立了一个用以描述金属材料热变形行为的数学模型,具有精度高、简单直观、受分界点影响小且计算曲线连续等优点.该模型具有一定微观物理基础,既能描述动态再结晶前的强化阶段,又能描述动态再结晶后软化阶段的热变形流变应力,对两种结构钢的热变形流变应力进行了计算,并与试验值及其他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Fe_3O_4表面改性悬浮共聚合法制备墨粉的工艺,试验了主要因素对墨粉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t/BA为5:1、搅拌速度为1000rpm、超声分散时间为15min、水油比为7:1、PVA用量为4%和聚合温度为85℃时,制备的墨粉粒径为12~13μm,达到了商用墨粉对粒度的要求。图9,表1,参10。  相似文献   
79.
纳米复合Ti(C,N)基陶瓷烧结晶粒长大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材料热力学原理,推导出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烧结过程中,晶粒生长速度与大、小颗粒半径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复合金属陶瓷在烧结的开始阶段,大晶粒的长大速度呈加速趋势,当大晶粒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其长大速度达到最大值,随后,速度逐渐减慢.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脉冲烧结等方法有可能进一步减小小颗粒的半径.Mo、WC、TiN的加入,抑制了沉淀—析出过程的进行,对晶粒的长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0.
为全面分析用于数字信号的最小均方(LMS)算法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性能评估参数-误码率,为了提高LMS算法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步长归一化LMS自适应算法,该算法长在启动阶段主要由瞬时误差控制,以加速收敛,在收敛阶段主要由其历史值来决定,以获得低的误码率,而切换条件是基于短时均方误差值,与已有类似的变步长LMS算法相比,在几乎不增加算法复杂度的情况下,具有更快的跟踪速度,更低的比特误码率,特别是其控制参数在观测噪声强度发生变化时不需重新调整,计算机仿真效果支持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