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7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银杏外种皮中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报道了一种通过溶剂提取,乙醚和碱液萃取,以及酸还原,由银杏外种皮为原料得到氢化白果酸、白果酚、银杏黄酮类物质的新工艺方法,利用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的定性定量测量和结构分析。初提物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对几种常见菌的抑制率为60%~80%,对几种常见害虫的杀虫率70%~80%。纯化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酮类物质对几种菌的抑制率均超过70%,氢化白果酸对小麦白粉茵治疗和保护作用可分别大于80%。  相似文献   
62.
采用显微观察和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银杏(Ginkgo biloba L.)枝条营养贮藏蛋白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及蛋白质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贮藏蛋白质含量在银杏越冬期间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到翌年春季芽萌发时,贮藏蛋白质迅速转移再利用;新梢生长到了夏末秋初,又重新开始积累贮藏蛋白质。银杏枝条贮藏蛋白质组分可分为高分子量、中分子量和低分子量3类;变化最明显的是高分子量的45kD蛋白,其在芽萌发前可以清晰地辨认,展叶后逐渐消失,因此,45kD蛋白可能是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63.
利用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建立注射剂用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工艺监控方法.本文参照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舒血宁注射液质量公示标准,采用RP-HPLC-DAD方法及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对贵州大学生化工程中心银杏叶生产链中注射剂用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工艺中主要的四道工序进行了质量监控.色谱柱为InertsilRODS-3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4%磷酸水(A)—乙腈(B)系统,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nm.结果与对照品全峰匹配,四道工序相似度为0.949-0.888,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可为注射剂用银杏叶提取物的生产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4.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从银杏叶中提取总黄酮,使用DA201大孔树脂对其进行纯化;测定了银杏叶黄酮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考察了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和黏附性的影响,使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了银杏叶黄酮对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黄酮对大肠杆菌的MIC为4 mg/mL;银杏叶黄酮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和黏附有抑制作用,其质量浓度为1倍MIC时,生物膜形成抑制率为59.09%,黏附性抑制率为28.99%;其质量浓度在1倍MIC以上时,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多糖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5.
银杏病害种类的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杏病害在广西各栽培地区普遍发生,经研究鉴定有8种.它们是日灼,茎腐病[macrophomianphaseli(Maubl)Ashby],根腐病(Fusariumsp.或RhizoctoniasolaniKiihn),轮纹病(PestalotiaginkgoHori),黑斑病(AlternariatenuisNess),叶斑病(PhyllostictaginkgoBrunand),炭疽病(Colletotrichumsp.),黄化病(病原待定).这些银杏病害在广西均是首次报道,其中银杏叶斑病菌、银杏轮纹病菌为广西新记录。  相似文献   
66.
不同光强与干旱胁迫对银杏枝叶构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遮荫和干旱胁迫对银杏枝叶种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可增加叶面积,延长其生长期,促进长枝1和2及株高的增长,但对短枝数量无明显影响;重度干旱抑制了长枝1和2及株高的生长,中度干旱对长枝1作用不明显,但促进了长枝2的生长,干旱胁迫对短枝数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7.
宁化县银杏古树种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宁化县32株古银杏树当年生种核为研究材料,对种核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依据种核的长宽比,将宁化县境内的32株雌株资源种核类型划分为圆子类、马铃类和梅核类;(2)32个银杏单株种核的单粒质量、单粒体积、核长、核宽、核厚等指标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单粒质量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3.041、2.846和2.846 g;(3)所测定的种核各项指标中,与质量相关的指标变异系数较大,与种核形态相关的指标较稳定;(4)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表明,种核形态各指标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而单粒质量与核长、核宽、核厚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8.
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简便、灵敏地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经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使黄酮苷转化为苷元再与Al3+配位,所形成的配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可以槲皮素为标准品,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在选定条件下,槲皮素的浓度与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0000?75~050?μg/mL, 检测限:045?g/mL(S/N=3),回归方程: If=7799?48+63210?86ρ×107(μg/mL),相关系数R=0999?9(P<0000?1),并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实验和银杏叶提取物(GBE)中的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银杏白果在干燥过程中水分分布、迁移规律及低场核磁共振信号量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为银杏白果水分传递模型的建立以及储存过程中含水量的快速测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不同热风干燥温度(50、60、70、80、90 ℃)处理的银杏白果中氢核的横向弛豫衰减信号进行测试,并利用SIRT模型对数据进行反演,得出横向弛豫时间T2的反演数据。利用自旋回波脉冲序列对银杏白果的质子密度加权成像。【结果】银杏白果中的水分主要有3种存在状态,分别为结合水(0.79~7.32 ms)、束缚水(13.67~89.07 ms)和自由水(109.70~1 072.27 ms)。经过热风干燥处理改变了银杏白果中水分的结合状态,水分发生明显迁移,自由水和束缚水的信号幅值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不同含水率银杏白果的反演峰总面积不同,随着干基含水率的增加,核磁共振信号增强、峰面积增大,两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拟合方程为y=7 436.46x + 153.32(R2=0.993)。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图片明暗的不同,直观地呈现出不同阶段的水分含量。【结论】干基含水率与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弛豫峰面积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利用低场核磁技术快速检测出银杏白果中的水分含量。通过核磁共振图谱也可以直观地观察银杏白果内部水分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分析杂种金叶银杏子代光合特性,为进一步获得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的金叶银杏材料提供依据。【方法】 以杂种金叶银杏(‘万年金’ב南林1号’)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同一母本自然授粉(父本不确定)金叶银杏1年生实生苗为对照,测定叶片光合基本参数及光响应曲线,比较二者光合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杂种金叶银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表现出对季节变化更强的适应性。光响应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杂种金叶银杏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较高,光合能力较强;同时光饱和点、内禀量子效率、光补偿点处量子效率以及表观量子效率也较高,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也均高于对照,有机物消耗较快。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杂种金叶银杏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气孔导度与表观量子效率、蒸腾速率呈正相关。【结论】 杂交改变了金叶银杏的光合参数,有效提高了后代对光能利用的潜能及光转化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利用全日照光,因此可以培育出对光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金叶银杏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