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9篇
综合类   427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1 毫秒
41.
针对不同浓度硫酸盐侵蚀下混凝土损伤过程中孔结构退化规律问题,对混凝土进行不同质量分数硫酸盐的冻融循环试验。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混凝土损伤过程中的孔结构变化以及试验过程中的质量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硫酸盐侵蚀下T2谱中第一峰变化明显,且同时期随着硫酸盐质量分数的增加,T2谱第一峰变化幅度增大;盐冻环境下T2谱第一峰面积与冻融循环次数之间符合指数关系,水冻环境下T2谱第一峰面积与冻融循环次数之间符合线性关系;微小孔隙率发展与冻融循环次数之间符合线性关系;孔隙率与冻融循环次数、硫酸盐质量分数之间符合显著的线性关系;混凝土的质量和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随着硫酸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2.
渭清公路黄龙段道路翻浆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渭(南)清(涧)公路黄龙县城—瓦子街为研究对象,对该段严重翻浆病害成因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和路面基层类型及材料特性对冻胀翻浆的影响,揭示了该段冻胀翻浆产生的原因,认为自然条件的不利组合与基层材料水稳性和冻稳性差是该段产生冻胀翻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地球圈层长周期演化旋回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众多剖面的研究 ,以及对石炭纪以来包括全球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沉积作用、气候变迁、生物界演化等诸多资料的综合分析 ,阐述了地球圈层演变过程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特征 .研究表明 :各种地质演化过程的旋回性存在于多个层次当中 ;其中 ,超级旋回历时约 1 0 0Ma ,一级旋回历时约 4 0~ 5 0Ma ,二级旋回历时约 1 5Ma ,三级旋回历时约 5Ma ,以及更细微的旋回过程 .超级旋回由 2个一级旋回以弱转折衔接组成 ,而相邻超级旋回之间由强转折联系起来 .二级旋回随时间的发展过程显现为一级旋回的缩影 .超级、一级及二级旋回对称性较好 ,三级、四级及五级旋回形态上呈正旋回状  相似文献   
44.
应用自然伽马曲线反演陇东地区延安组沉积旋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然伽马曲线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能够很好地反映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地层旋回.采用频谱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安组湖沼相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反演,可以得出地层中很好地保存了高频的米兰科维奇旋回,认为研究区延安组地层中的沉积旋回主要受古气候变化的控制,其中偏心率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为7.86~16.75 m;地轴倾角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为2.34~6.36 m;岁差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为1.14~2.96 m.频谱分析法可用于测井曲线进行高频沉积旋回分析.  相似文献   
45.
对机制砂混凝土进行了冻融循环试验。考虑了三种强度等级(C30、C40、C50)和四种介质(清水、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和5%氯化钠溶液+5%硫酸钠溶液组成的混合盐溶液)。重点考察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四种环境下机制砂混凝土的质量、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均呈下降趋势;盐的存在加剧了机制砂混凝土在冻融循环过程中产生的表层剥落,却减缓了机制砂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的下降;盐溶液种类对机制砂混凝土冻融后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的影响程度不同,氯化钠比硫酸钠的破坏力强。  相似文献   
46.
冻融作用下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劈裂抗拉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温混凝土优化配合比的基础上,选定水灰比、水泥用量、砂率和外加剂掺量四个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采用快冻法对混凝土进行0、15、30、50次冻融循环,观察各组试件表面剥蚀情况,确定混凝土强度及其退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0.50为最佳水灰比,经过50次冻融循环作用后,强度下降为初始值的66.7%。建立了冻融后保温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值与冻融循环次数之间线性函数关系,并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冻融后强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
橡胶热再生混合料低温性能与细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对冻融前后的小梁试件分别进行低温弯曲试验,研究不同胶粉掺量(6.4%,9.2%和14.1%)、不同胶粉细度(20目,40目和80目)和不同RAP掺量(25%,35%和50%)条件下的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基于工业CT无损检测技术,对冻融前后的橡胶热再生混合料试件分别进行扫描,并定量表征冻融前后试件体积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RAP掺量为25%,胶粉细度为80目,胶粉掺量为9.2%的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冻融后的低温性能下降幅度最小;相较于基质沥青热再生混合料,橡胶沥青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及低温性能;通过对比工业CT扫描结果发现,冻融后的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试件闭口空隙率增大了20.3%,且在0~25mm3体积范围内的空隙数量减少了13.8%,在25~50 mm3体积范围内的空隙数量则增加了62.9%.  相似文献   
48.
一高次多项式系统极限环的存在性和惟一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平面自治系统的极限环理论和分支理论研究了一类高次多项式系统,并讨论了该系统极限环的存在性和惟一性.应用所得结论,推广并改进了前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
该文利用立方型状态方程对可能替代R22的制冷剂进行了热力学循环性能计算,并与实际制冷循环性能进行了对比,对替代制冷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它们在系统设计中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50.
一类非线性系统极限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讨论了一类非线性系统极限环的存在唯一性,分析了系统的分支,解决了系统的极限环的个数和分布问题.应用所得结论,推广并改进了前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