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综合类   26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校园网主动防御体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日益严重的校园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一套有效的主动防御安全模型。该模型采用了入侵检测与诱骗技术,利用蜜罐技术提取攻击行为特征库,通过XML消息传递机制.实现了一个完整的主动防御体系模型,并对涉及的关键技术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2.
对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火墙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结合分布式入侵检测和防火墙技术的一种新方法,即:防火墙作为访问控制备设,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作为发现入侵信号的设备,它们之间协同工作,在功能上互为补充,形成整体的合力,实现了网络安全的多层次防御.  相似文献   
43.
网络防御在网络安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实现完善的性能和高效率以及低资源占用率是网络防御设计的主要目标。文中针对网络防御在功能和效率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了网络防御的关键性技术;针对网络防御在效率和性能上的瓶颈,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防御。  相似文献   
44.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专业大学生必修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不借助于第三方软件的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下,设计了三个信息系统安全实验专题: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实验专题、文件系统安全实验专题、防火墙与网络诊断实验专题。  相似文献   
4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加强,目前大学校园网络大都采用多个网络出口并存的结构.本文结合东莞理工学院校园网的实际应用,介绍了在不增加新设备的前提下,如何利用现有的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相互配合,优化整个学校校园网络访问速度的技巧.  相似文献   
46.
根据校园网的需求和特点,将蜜罐技术与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相结合,给出了校园网安全防护系统的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设计了一个基于蜜罐技术的安全防护系统,给出了系统关键模块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7.
围绕高校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通过基于SNMPv3协议的网络管理平台使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产生联动,构建一个动态、实时的,能够实现网络安全整体化、立体化需求的网络系统安全框架,为校园网络安全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8.
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服务器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方式。采用服务器主机加NetFPGA板卡的架构,其中NetFPGA完成包过滤和内容检测功能,而配置、更新规则及入侵检测功能则在服务器端由软件实现。NetFPGA通过PCI接口与被防护主机联合工作,从而实现了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的联动。结果表明在发现入侵之后可以更准确,更有针对性地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49.
Internet的安全性及IP安全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P安全工具-IPSec使用了网络通信加密技术。IPsec本来是为下一代IP V6设计的安全协议,但是IPV6的推广速度较慢,而社会对安全的IP协议的要求十分迫切,于是把IPsec重新应用于IPV4。Microsoft和Cisco Systems Inc。共同开发了Windows 2000中的IPSec和相关的服务。但是不幸的是,北美地区以外的Linux发布版本的内核均不支持IPSec。你需要在内核中增加对IPSec的支持,才能使用IPSec软件。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在Windows 2000中使用和配置安全策略,以及在Linux下安装和配置IPSec。  相似文献   
50.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导致了网络安全性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今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介绍了网络安全防范的设计原则以及实现网络安全的综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