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2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原子喷泉钟是目前世界上最准的运行原子钟,主要包括铯喷泉钟和铷喷泉钟两种.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于2003年开始开展了可搬运小型喷泉铷钟样机的研制,它的主要特点是:以铷原子做工作介质、损耗低、信噪比高、冷原子碰撞频移低;通过折叠光路设计,其对激光的功率要求降低2/3,系统更加紧凑稳定,更加有利于喷泉钟的工程化.该原子钟已经获得了微波跃迁的Ramsey干涉条纹,其信噪比约100,并实现了闭环锁定,1s的稳定度为8×10?13,4×104s稳定度优于6×10?15.目前正在进行误差的评估工作及系统的改进,近期将进行项目验收,预期总的频率不确定度优于4×10?15.  相似文献   
42.
本文在声带振动运动学水平上建立了声带边缘位移函数,函数综合考虑了发声位两侧声带夹角、声带厚度边缘倾角及边缘曲面形状和发声振动过程中振幅和相位在声带边缘上沿长度和厚度两方向的分布,以及两侧声带接触碰撞非线性过程等因素的影响。以位移函数为基础,并将声带沿厚度和长度方向分解为8×8个振动质量,通过仿真计算,在各种参数组合条件下得到的声门图波形与相应的实测波形是相似的,与声带振动的生理与病理解释结果是一致的。本文从又一个侧面证实了声门图与声带振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在采用虫孔寻径的网络中,消息的到达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而是一个具有随机性的持续过程,本文采用随机过程理论分析m重n叉树的消息延迟,与其他虫孔寻径分析模型比较,本模型对消息传输过程的描述更深入,包括各条连接通道的消息密度分析,消息在网络中的延迟分析,消息在结点的等待时间分析,从而使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44.
基于Hamilton原理,得到了梁在横向简谐激励作用的非线性强迫振动控制方程组.运用Kantorovich平均法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转化成一组常微分方程,考虑不可移简支边界条件,采用打靶法得到了9倍超谐波共振的数值结果.详细考察了不同参数对超谐波共振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基于老君庙构造带三维地震资料, 结合以往研究成果, 分析祁连山北缘西段老君庙带的构造几何特征及构造演化。得到以下认识: 老君庙冲断带具有双层结构, 包括浅部的三角剪切型褶皱-冲断构造以及冲断带层下盘隐伏的逆冲构造楔体; 该冲断带自东向西与北东?南西走向的 134 断裂链接, 形成统一的“134-老君庙弯曲断裂”体系, 其后缘为134 走滑兼逆冲性质的调节断裂, 前锋为庙北三角剪切型褶皱-冲断系; “134-老君庙-青头山”断裂围限的上盘逆冲岩片向前陆方向扩张, 导致平行冲断带近东西向的挤压调节变形, 引起浅部新生代地层发生近南北走向的褶皱变形。  相似文献   
46.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是三级结构预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步骤,而折叠子识别和结构类型的准确预测则可以提高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的准确度.本文从蛋白质的一级序列出发,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预测算法:以二肽组分、预测的二级结构信息、伪氨基酸组分和位置权重矩阵打分值等特征分别作为参数,输入离散增量算法的单分类器中,通过加权融合单分类器的计算结果,对27类折叠子的结构类型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47.
The seismic profiles processed by high-resolution display that a blind growth fault-bend fold emerges in depth of seismic exploration area in Dayi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frontier Longmen Mt.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to seismic section, then describes the deformed geometry related to the pre-growth strata, the growth strata and the post-growth strata on both limbs of the fold. The computer geometric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model of fault-bend fold, is utilized to stimulate the geometry of the blind growth fold at different sedimentation rates in Dayi. These structural features are subsequently extrac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seismic reflection section. Ou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a low angle overthrust formed during Late Triassic also appears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frontier Longmen Mt. overthrust belt. The event of structure took place at the depositional stage of a portion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four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 (T3 x 4), which corresponds to thrusting in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the frontier Longmen Mt. However, the thrusting displacement here is smaller than one of the northern section. Supported by the Sichuan Provincial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s (Order No. SZD0414)  相似文献   
48.
独山子背斜位于准噶尔南缘四棵树凹陷,背斜北翼陡南翼缓,北翼近于直立,造成背斜北翼地震剖面呈现空白区。通过二维地震反射剖面和钻井资料精细构造解析,结合正演以及运动学数值模拟技术,提出独山子背斜构造模型:独山子背斜发育上、下两套滑脱层,下部滑脱层发育断层转折褶皱,上部滑脱层发育三角剪切型断层传播褶皱,构成一个叠加背斜构造。独山子背斜中上组合构造发育喜马拉雅运动期3期构造演化序列,即早期(N2d沉积时期)转折褶皱、中期(Q1沉积时期)传播褶皱及晚期(Q4沉积时期)冲断改造。喜马拉雅运动期3期构造演化序列控制了独山子背斜中上组合油气运聚与油气藏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49.
灵丘南山逆冲推覆构造位于燕山造山带的西南端、唐河断裂带北段,空间展布与太古宙恒山陆缘火山弧岩基带南部边界大致吻合。逆冲推覆构造具有薄皮构造和厚皮构造共存的构造属性,主要由一系列近平行相间排列的褶皱和逆冲断层组成,沿其走向具有三种不同的组合型式,主要表现为前后陡、中间缓的叠瓦状构造,上盘运动方向总体指向SE,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变形发生在130.5~129.63 Ma。太白维山逆冲推覆构造运移距离不少于7 km,古路河逆冲断层仅500 m左右。逆冲后首次伸展构造变形破坏了逆冲推覆构造的连续展布,并造成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及其伴生矿床的成生,新生代伸展构造变形以发育于逆冲推覆构造后侧为主,并利用其先存逆冲推覆构造薄弱带。  相似文献   
50.
平衡剖面正演模拟技术在松辽盆地构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进行构造解释是油气勘探至关重要的环节.平衡剖面正演模拟可以快速、有效地检验地震解释的正确性,提供合理的解释模型.同时可以动态地显示构造变形历史,为研究油气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依据.根据剖面要素与构造变形的关系,选择模拟参数为:层面、断层、滑脱面、剥蚀面,平衡剖面的正演过程为:剖面初部解释、正演模拟、剖面比较、剖面详细解释.对松辽盆地实际剖面的模拟表明,盆地裂谷期断陷盆地结构主要受边界主断层滑脱面形态及其深度控制,反转构造受早期断层滑脱面形态控制,利用断弯褶皱模型能够更好的解释大庆长垣的成因.因此在伸展地区构造解释中,要进行滑脱构造的研究,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