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深入了解郑州市失地农民的基本民生状况,对郑州市城市近郊和远郊的失地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分析经济生活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失地后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消费水平、就业情况和其他社会福利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些家庭生活困难。造成贫困的原因主要有收入不稳定和消费增加、个人再就业能力差、征地补偿方式单一、民主权益缺失和自身社会保障意识缺失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2.
文章在GNB讨价还价模型分析农户间横向联合机制的基础上, 利用多重委托代理模型对农户横向联合后基于农业产业化的纵向合作经营进行了BPR流程再造, 并将BPO服务外包引入到农业产业化的专业分工. 研究表明, 通过农户间的横向联合和纵向合作, 并将技术、物流专业外包, 优化农户与合作组织、 合作组织与外包组织之间的治理结构和利益联结, 能较好地解决我国农户小生产、小市场与大流通、大市场之间的对接问题.  相似文献   
63.
文章通过分析忻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科学推进忻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4.
农业作为民族地区农村的主体产业,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相关研究出发,以湘西州和恩施州为例,对比分析武陵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并提出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5.
冯春 《科学之友》2009,(8):47-48
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山西省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培训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是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农村社会转型和文明进步,落实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6.
中国农村土地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并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从农民权益视角,聚焦于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现状、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原因、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对策三个层面进行梳理和评述,有利于深化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研究,突破中国农村土地问题和农民土地权益的研究中过于纠缠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破立之争的局限,确立与乡村治理研究相结合,增加实证研究、分类研究、比较研究和多学科交叉性研究的大视野,拓展研究范域,丰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7.
当前民生新闻迅速兴起与发展,但是涉及农民的报道内容较少,且涉农信息当事人缺席,存在农民媒介话语权缺失的现象,这是由于农民处于经济弱势地位、媒介定位偏向、以及"知识沟"拉大等原因而导致的。媒体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农民搭建话语平台;树立媒体责任,提高农民媒介素养,重建民生新闻农民话语权。  相似文献   
68.
陈浩  梅强 《科技与经济》2010,23(2):36-39
完善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中存在一系列弊端,严重制约了为农服务的成效。本文以近年来江苏供销社系统创办的为农服务社为例,探讨了新时期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渐进式改革思路及为农服务组织合作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9.
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针对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的诸多问题,笔者建议: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投入力度;调整农发行职能定位,拓宽其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强化其支农作用;加快农信社的改革和创新步伐,使其真正成为金融支农的主力军;建立资金回流农村的长效机制,多渠道解决“三农”经济发展所需资金问题;合理引导、规范和发展民间金融;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0.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将制度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变量。同时以与农民关系最为紧密的农地制度为切入点,应用制度生命周期理论,探讨农地制度变迁与农民增收关系。论证农地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对农民增收起关键性作用,要不断修正和完善农地制度,在延续其生命周期的同时,增强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