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2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5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占凯  张思  唐伟  程荫  徐龙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3):10034-10041
为解决传统水射流破岩资源消耗巨大的问题,急需研究出一种高效节能的射流破岩技术,以达到节能减排、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在水射流的基础上加入定量气相,形成气液两相射流,并对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了气液两相射流的速度场、压力场特性,分析了气相体积分数、入射压力和喷距对气液两相射流破岩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气相体积分数为30%的气液两相射流的最大轴向速度为288 m/s,相比纯水射流提升超过19%。当射流从喷嘴喷出,高压的气泡溃灭会形成高速溃灭微射流,提高射流速度和射流冲击力。随气相体积分数增加,射流最大轴向速度不断增加,而驻点压力略有下降。随入射压力增加时,射流最大轴向速度呈上升趋势,但增幅逐渐变缓。当喷距增加到35 mm时,射流中的大部分气泡在靶面附近发生溃灭,对靶面产生脉动冲击,使驻点压力回升到26 MPa,此时驻点压力高,射流扩散较小,射流破岩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72.
本文对目标孔隙率3%的SMA-13,目标孔隙率6%、9%、12%的AM-13及目标孔隙率15%、18%、21%、24%的OGFC-13沥青混合料进行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供一个较为准确的孔隙分析方法。通过CT扫描出不同沥青混合料的内部微观结构图,利用数字图像技术结合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二值化处理后,将结果进行三维重构并计算总孔隙率。对重构模型用区域生长函数计算连通孔隙率,并将模型与实验室计算所得总孔隙率、连通孔隙率与渗水系数进行分析,得出三者的函数关系。最后运用ABAQUS软件建立渗透仿真模型进行沥青路面排水模拟。结果发现SMA-13与AM-13只能应对中小降雨情况,当OGFC-13孔隙率为15%到21%时能够应对大雨情况,24%时也可以应对暴雨情况。  相似文献   
573.
戴丹  张兴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1):4389-4396
结合离散元模拟及接触网络的统计分析对双分散圆盘体系在各向同性压缩下的接触结构及其晶格化进行研究。离散元模拟中通过改变大小颗粒的粒径比控制分散程度,使得体系成为单分散或者近似单分散的体系。用接触类型的百分比描述接触结构的统计特征。给出了体系的压强以及各种接触类型的百分比随堆积分数变化的曲线,研究了摩擦与粒径比对这些曲线的影响,并且着重讨论了摩擦和单分散程度对晶格结构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圆盘数的增多,临界体积分数逐渐增大;随着摩擦系数与粒径比的增大,临界体积分数逐渐减小。摩擦与单分散程度是影响接触结构晶格化的主要因素。对于单分散体系,当摩擦系数较小时,体系在持续的压缩过程中容易形成三角晶格团簇;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体系晶格化程度减小;当摩擦系数大于0.8以后,很难形成三角晶格团簇。对于近似单分散的体系,只有单分散程度很高时,压缩过程的持续才会导致明显的晶格化;随着粒径比的增大,晶格结构难以出现,体系通常形成无序堆积。  相似文献   
574.
木芙蓉叶有效组分致突变与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L.)(MFR)叶有效组分(提取物)的致基因突变和急性毒性作用,根据《新药(中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的设计要求对MFR叶有效组分进行致突试验(Ames试验0与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在有和无代谢活化系统两平行条件下进行,对20只小鼠以生药0.5g/ml浓度的MFR叶有效组分给小鼠灌胃,灌胃量为0.8ml/20g,服务后,以DL50判断急性毒性,Ames试验最高剂量为5000微克/皿,最低剂量为0.5微克/皿,无论S9存在与否,均无致突作用,小鼠灌胃MFR叶有效组分,剂量相当于生药312.4g/kg,为动物有效剂量的150倍,未见毒性反应,表明,MFR叶有组分是低毒,安全的中药制剂,可以进一步开发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