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0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3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805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21.
选用具有叶基无红斑这个隐性指示性状的棉花品种作母本,用具有相对显性性状的常规品种作父本,结合"柱头套管法"进行杂交棉不去雄人工制种,以人工去雄制种作对照,对两种制种方法的成铃率和异交率及杂交种子的部分农艺性状作了比较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去雄"柱头套管法"制种的异交率比人工去雄法的低8.4%,但前者的成铃率比后者的高6.6%,单铃种子重和单铃种子数分别比后者的重0.37 g,多3.16粒.  相似文献   
822.
以PROSAIL模型模拟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为基础,分别分析了土壤背景、冠层反射率非各向同性以及随机噪声等因素对几类代表性反演方法的影响(植被指数法、二阶微分法、模型反演法以及方向性二阶微分法)。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各类反演方法的反演精度差别较大。植被指数NDVI对几种因素的滤除能力都较差,反演精度最低;模型反演精度高于植被指数方法,但会受到土壤背景的影响;二阶微分方法虽然能部分消除土壤背景的影响,但受冠层反射率非各向同性的限制。文中提出的方向性二阶微分法能较好地消除土壤背景和冠层反射率非各向同性的影响,反演精度较前者有所提高,但二阶微分方法易受噪声影响。  相似文献   
823.
酶法提取针叶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松针为材料,用正交实验分析了影响纤维素酶活力的三个主要因素,并根据正交实验结果,对单个因素的多个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纤维素酶提取针叶胶的最主要因素;酶用量高于20U/g以后,对针叶胶提取率影响不大;在温度50℃、pH5.2、酶用量20 U/g条件下,用纤维素酶处理后,其提取针叶胶的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824.
【目的】研究不同无性系四川桤木1年生嫁接幼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了解不同无性系嫁接幼苗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和能力,为筛选适宜地区发展的优良无性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将苗圃地划分为3个区组,每个区组包含若干个小区。2015年11月将采自四川省宣汉县、恩阳区和金堂县的34株四川桤木优树穗条嫁接于长势基本一致的砧木上,每小区内约嫁接100株(重复3次)。2016年8月中旬测定小区内所有嫁接幼苗的株高和基径,根据测定结果在每个小区内选出3株平均株作为待测植株,测定待测植株不同部位的生物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无性系嫁接幼苗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的差异。【结果】四川桤木嫁接幼苗地上部分鲜质量表现为叶>主干>侧枝,叶片和主干相对含水量在50%以上。叶片和主干在地上部分生物量中占比较大,侧枝生物量占比最小;地下部分各根径生物量大小表现为粗根>细根>中根。生物聚类分析表明,34个四川桤木无性系嫁接幼苗可分为3类,其中第2类无性系幼苗总生物量最大,第1类次之,第3类最小。3类无性系幼苗之间生物量分配比较,第2类无性系植株分配给侧枝和细根的生物量最大;第1类无性系植株主干生物量占比较高,而叶片和细根生物量占比最小;地下以第3类无性系植株叶片生物量占比最大,侧枝和主干生物量占比最小,粗根生物量占比最大。【结论】不同无性系四川桤木1年生嫁接幼苗的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特征具有一定差异,其中第2类无性系幼苗总生物量最大且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较均匀,可能对光照条件和土壤水热条件的适应能力最强;第1类无性系总生物量次之,可能对光照条件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对土壤水热条件的适应能力不高;第3类无性系总生物量最低,可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825.
【目的】 培育适合北方寒冷地区栽培的彩叶桦,满足园林绿化对彩叶树种的需要。【方法】 以引种的紫雨桦(Betula pendula ‘Purple Rain’)为母本,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白桦(B. platyphylla SUK.)为父本,通过杂交、群体及个体选择等育种技术获得了耐寒性较强的 ‘紫霞1号’彩叶桦新品种。【结果】 该品种树干灰白色,枝条红褐色,叶为紫色,叶色为其主要观赏特性。但叶色随着季节变化而略有改变,春季新生叶全部为紫色,夏季老叶呈紫绿色,新叶为紫色,秋末随着温度降低,叶片呈深紫粉色。【结论】 ‘紫霞1号’适宜栽培区域为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壤土栽植。  相似文献   
826.
冬小麦典型多参量冠层高光谱反演的光谱指标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光谱遥感反演作物参量多集中在单一参量研究上,缺乏多参量综合反演研究。因此,面向多参量反演,需要对传感器参数的有效设置,以及同一指标对不同参量的适宜程度进行综合研究。以冬小麦为例,通过实测冠层光谱反射率和LAI、叶绿素、氮素含量数据,分析了中心波长、波段宽度、信噪比等指标的变化对各参量定量模型的影响,及光谱指标对LAI、叶绿素和氮素定量模型反演的敏感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冬小麦典型参量高光谱遥感反演的光谱指标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反演冬小麦LAI的最佳植被指数为DVI(R~2=0.457,RMSE=0.614%),对应的最佳指标为:中心波长为768 nm和732 nm,波段宽度在5 nm以内,信噪比大于70 d B;反演冬小麦叶绿素的最佳植被指数为MSR(R2=0.554,RMSE=0.548%),对应的最佳指标为:中心波长为768 nm和736 nm,波段宽度在5 nm以内,信噪比大于70 d B;反演冬小麦氮素的最佳植被指数为NDVI_(g_b)(R~2=0.733,RMSE=0.600%),对应的最佳指标为:中心波长为500 nm和454 nm,波段宽度为5 nm以内,信噪比大于70d B。植被指数SAVI在一定波段范围内可同时反演LAI、叶绿素和氮素;MSAVI、DVI、RDVI和NDVI均可在一定波段范围内同时反演LAI和叶绿素含量,而反演LAI和氮素含量的适宜波段以及反演叶绿素和氮素的适宜波段存在差异。利用高光谱植被指数可实现作物参量的有效反演,且作物参量的定量反演对不同的光谱指标,即中心波长、波段宽度和信噪比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27.
寒冷地区住宅窗户的节能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寒冷地区住宅建筑窗户的节能改造为宗旨 ,给出几种节能改造窗设计方案 ,分析了有关现场试验数据和节能效果 ,提出了一整套构造方法。结果表明 :上述改造方案具有原料易得 ,成本低廉 ,操作方便 ,节能效果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828.
烟草叶片CO2传导与碳同化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部位烟草 (N icotiana tabacum L.)叶片光合作用 CO2 传导与碳同化酶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叶位降低 ,光合速率、叶肉导度 (gm)、碳酸酐酶 (CA)活性和核酮糖 -1,5 -二磷酸羧化酶 (Ru BPCase)初始活性快速下降 ,气孔导度(gs)先保持相对稳定后迅速下降 ,胞间 CO2 浓度 (ci)呈现升高、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光合速率与叶肉导度显著正相关 ,非气孔因素是烟叶光合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29.
青天葵叶片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青天葵叶片离体培养的研究结果 ,试验表明 :青天葵叶片在MS附加BA 0 .3mg·L- 1+ 2 ,4 D 1mg·L- 1的培养基上可产生俞伤组织 ;将愈伤组织转入附加BA和NAA的KC培养基中可产生原球茎 ;原球茎在KC附加BA 2 .5mg·L- 1与NAA 0 .2mg·L- 1的培养基上可形成走茎 ;将走茎转入附加NAA 3mg·L- 1的H培养基中 ,可形成大量新的球茎 ;新的球茎转入KC附加w =0 .1%的活性炭和 φ =10 %的椰子水的培养基中 ,可形成完整植株 ;试管苗移栽在椰糠上成活率可达 83.3% .  相似文献   
830.
本文实验以盘菜叶为材料,以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以下简称CP)为诱变剂,测定盘菜叶汁对环磷酰胺诱变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盘菜叶汗有较强的抗诱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