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25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28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就GPS新技术在某测区布设控制网的布网方案、施测方法、平差计算及精度分析做了详细的介绍 .布网依照国家规范不仅考虑工程的需要也考虑到以后的发展 ,布设了C级GPS控制网 ,实测仪器采用美国Ashtech公司生产Locus静态GPS接收机 ,观测作业严格按照GPS测量规程要求 ,平差计算按厂商提供的Solu tion软件进行基线平差、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 ,得到WGS_84坐标、北京 5 4坐标 ,并进行了必要的精度分析讨论 ,同时对高程拟合解算做了必要说明  相似文献   
112.
为简化传统方法用等高线地形图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时需先提取离散点数据、构建大量不规则三角形网(TIN)的繁琐过程,提出简便的带状区域法.首先对等高线进行完整性处理并按多边形编号存储,利用既有的等高线及其单边邻接关系将整个地形图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带状区域,形成DEM模型;通过搜索查询点所在的带状区域及对应的等高线高程值,采用距离加权平均法计算查询点的高程.该方法建立的DEM模型明显减少了网格数量和存储空间,高程插值计算精度不低于TIN法,建模效率提高,适合于建立基于等高线的大型DEM.  相似文献   
113.
基于栅格DEM的微观地形分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微观地貌形态的划分是宏观地貌形态划分的延续,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地形分析(DTA)技术实现微观地貌形态分类的关键在于提取地形地貌因子和制定合理的分类决策方案.以土壤侵蚀研究中的临界坡度值为参考,改进了Dragut提出的山体部位划分的分类决策方案.采用黄土高原的局部DEM进行了山体部位分类的试验研究,实现了微观地形地貌的自动分类,试验结果揭示了微观地形地貌分布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4.
对贡嘎山东坡不同海拔的主要木本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的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2种木本植物叶片δ13C值变化范围为-3.236%~-2.521%,平均值(-2.957±0.163)%; 不同海拔间植物叶片δ13C值差异显著,随海拔上升叶片δ13C值呈增加趋势; 同种植物(大叶金顶杜鹃、峨眉冷杉、水青树、箭竹)的δ13C值随海拔的增加也呈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δ13C值之间差异显著,落叶树种显著高于常绿树种。叶片δ13C值与6—9月平均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6—8月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温度、降水是影响木本植物叶片δ13C值海拔差异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5.
作者在2013年4月(干季),运用树干喷雾法调查了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2 000,2 200,2 400,2 600 m海拔的树干节肢动物群落.结果显示,所调查树干节肢动物群落隶属于7纲30个类群(目),主要由弹尾目、蜱螨目、蜘蛛目、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啮虫目、半翅目同翅亚目、缨翅目等组成.不同海拔间树干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显著不同(基于Bray-Curtis相似性),其个体数量(密度)总体呈现出沿海拔升高而上升的趋势,但不同类群的个体密度随海拔梯度表现出不同的分布差异.树种和树皮粗糙度对树干节肢动物群落总体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少数节肢动物类群的密度呈现显著影响.表明海拔差异(温度和湿度)对树干节肢动物的影响显著高于微环境差异(树种和树皮粗糙度).  相似文献   
116.
中新世以来滇西高原内红河流域区的古高程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经滇西高原的红河水系将高原内被剥蚀下来的物质输送到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中堆积.滇西高原隆升剥蚀区与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堆积区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系统.采用质量平衡法,将莺-琼盆地内的堆积物回剥至隆升剥蚀区,重建了中新世以来滇西高原内红河流域区所达到的可能高程.16.2~19.6 Ma前红河流域区海拔高度低于560 m,16.2~11 Ma前的隆升使高程升至860~950 m.经过11~5.3 Ma前的剥蚀夷平后,海拔高度降为800m.距今5.3~1.6 Ma前的快速隆升,使海拔高度曾达到2600~2725 m,隆升幅度达1800~1925 m,滇西高原形成.近1.6 Ma以来则主要是剥蚀削低,海拔高度从2560 m降为2300m.中新世以来红河流域区被剥蚀掉约3900 m.  相似文献   
117.
太行山中段植被分布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太行山中段王屋山南坡的植被分布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该段山体分布最广的乔木树种是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樱桃忍冬(Sambucus willamsii)、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连翘(Forsythia suspensa)3种灌木在海拔1500~1600m处分布较多,分布最广的草本植物是羊胡子草(Carex rigescens)和唐松草(Thalictrum aquilegifolium).就物种多样性而言,海拔1600m左右的植物总物种数最多,为(18.67±1.53)种;乔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大致呈“M”型变化,海拔1550m处乔灌木的多样性指数最小,仅为1.42±0.19,而草本多样性指数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在海拔1500m左右达到最大值2.16±0.17.  相似文献   
118.
太阳辐射是最基本气象学资源,并对光合作用提供了积极的辐射能源,强烈地影响着气候,并为蒸发作用提供能量。这意味着太阳辐射给气候的变化传播能量。太阳辐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细节如对气象、水文、农业、白天所需的日光,太阳能的利用进行数据估计至关重要。因此,太阳辐射对不同特定区域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农业、气象和水文具有实质的影响。文章结合青藏高原特殊的气候、地理等特征,阐述太阳辐射对气候的重要作用和人们在户外(太阳底下)作业时,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利用南方GPSPro ver 4.0软件自动拟合测区似大地水准面的功能,采用测区补测的水准测量资料和GPS测量资料进行验算,论证GPS网高程约束平差求解待定GPS点高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0.
冯磊  朱大明 《河南科学》2012,30(7):917-920
基于ArcGIS9.3平台,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各种常用地学分析技术,利用面向对象的VBA编程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一个应用型的专门面向DEM分析的GIS系统.重点阐述了在DEM上实现坡度坡向分析、复杂地形特征提取等过程,深入探讨了建立在DEM数据基础上的地学分析功能的实现技术,提出了一套具体的地学分析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