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2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13篇
系统科学   24篇
丛书文集   73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5篇
综合类   31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采用电化学法及原电池法制备了多孔硅样品.通过在阳极氧化反应中HF溶液浓度、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的不同来控制多孔硅的孔隙率和膜厚.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电流密度下制备的多孔硅样品,孔隙度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刚开始增加,然后减少;多孔硅的生长速度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多孔硅样品表面封装BST热释电敏感元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电路中信号反射形成原理,推导了反射的计算公式.根据反射的本质提出了减少反射的新措施.用HyperLynx软件对提出的端接措施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的端接技术在其适用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改善甚至消除传输线中信号的反射.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商品化的LiMn2O4和石墨作为正负极材料制作锰酸锂动力电池,研究锰酸锂电池在不同荷电态下的储存性能,并且利用扫描电镜(SEM)、X线衍射(XRD)、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AC)等分析检测手段表征LiMn2O4电极储存前后的结构、形貌和表面状态变化,测试锰酸锂电池储存前后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锰酸锂在放电态下储存的容量恢复率最高,达到99.4%;满电储存后容量恢复率最低,为93.6%;储存后锰酸锂电池的循环性能均有所改善,其中满电储存后循环性能最好,17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9.7%,储存前17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5.4%;锰酸锂电池储存后容量衰减随着荷电态的增加而增加,这主要是由Mn溶解量以及储存后正极表面极化的增加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94.
四溴双酚A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四溴双酚A (TBBPA)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TBBPA的差分脉冲伏安分析法.结果表明,在pH6.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0.3~1.0V电位区间内,TBBPA在玻碳电极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等电子、质子转移过程.以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得其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1~5.0 μm...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单排固定电极模式的开放式电阻抗成像(open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OEIT)克服封闭式电阻抗成像在临床运用中重构模型适应性差、电极定位误差大以及操作简便性差等弊病。针对OEIT逆问题求解中更加严重的病态性问题,提出以变差函数作为罚函数项的变差正则化算法获得适定的重构解。仿真实验和水槽实验表明:变差正则化算法可有效求解OEIT重构的逆问题,重构图像能够正确反映位于电极下浅表层区域的目标位置、大小,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电导率的相对值。OEIT以其简便快速而更具潜在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在Ar气保护下,采用悬浮熔炼方法制备Ml0.75 Mg0.25 Ni3.5 -xAlx(x=0.05 ~0.25)合金,系统研究Al部分取代Ni对合金的相结构、吸放氢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相结构主要由具有六方CaCu5结构的(La,Pr) Ni5相、(La,Pr) Mg2Ni9相和(La,Nd)2 N...  相似文献   
997.
Reactive ion etching was used to etch barium strontium titanate thin films in a CHF3/Ar plasma.BST surfaces before and after etching were analyz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o investigate the reaction ion etching mechanism,and chemical reactions had occurred between the F plasma and the Ba,Sr and Ti metal species.Fluorides of these metals were formed and remained on the surface during the etching process.Ti was almost completely removed because the TiF4 by-product is volatile.Minor quantities of Ti?F could still be detected by narrow sca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a,and Ti?F was thought to be present in the form of a metal-oxy-fluoride.These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O1s spectra,and a fluoride-rich surface was formed during etching.BaF2 and SrF2 residues were difficult to remove because of their high boiling point.The etching rate was limited to 12.86 nm/min.C?F polymers were not found on the surface,indicating that the removal of BaF2 and SrF2 was important for further etching.A 1-min Ar/15 plasma physical sputtering was carried out for every 4 min of surface etching,which effectively removed remaining surface residue.Sequential chemical reaction and sputtered etching is an effective etching method for barium strontium titanate films.  相似文献   
998.
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溴化1,6-二(α-十四烷基吡啶)己烷(代号:BTP),其化学结构通过1HNMR,13C NMR和MS证实.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Tafel),交流阻抗法(EIS)测试了BTP在30℃,5M盐酸中对A3钢的缓2蚀性能.结果表明BTP对A3钢是一种良好的酸缓蚀剂;当浓度达到75mg/L时,缓蚀率达到98%;Tafel极化结果表明BTP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Ga0ds=-21.26 kJ mol-1表明BTP在A3钢上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符合Langmuir吸附.  相似文献   
999.
徐伟  马兆铭  张帅  白玉 《应用科技》2011,38(1):26-29,53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量子理论分析了拉曼光谱技术,探讨了共振拉曼效应对提高散射光强所起的作用.采用LRS—III型激光拉曼光谱仪对甲烷水溶液进行了拉曼检测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水中甲烷拉曼检测的可行性.根据液芯光纤传光原理分析了输出拉曼光功率与损耗系数和光纤长度的关系,利用LabVIEW软件对液芯光纤的拉曼增益作用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液芯光纤可提高拉曼光强达10^3倍.针对水中甲烷含量比较低的特点,提出基于液芯光纤并共振拉曼效应的方法,可提高拉曼光强接近10^9倍.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循环伏安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黄铜矿在中性无捕收剂浮选介质中不同电位极化后其表面产物相的化学构成.结果显示黄铜矿在中性无捕收剂溶液中表面相中的S以具有黄铜矿晶体结构的亚稳相缺金属硫化物CuFe1-xS2,CuS2和稳定相多硫化物Sn-的形态存在.当电位提高到0.1 V/SCE,表面相中的Sn-消失,大量的S0和少量高价态(+4/+6)硫相(S2O23-/SO24-)形成.当极化电位大于0.35 V/SCE,表面相中S0的量急剧减小,氧化形成了大量的高价态(+4/+6)硫相(S2O23-/SO24-).表面相中的Cu以CuFe1-xS2的形式存在,高电位下出现少量的CuO相.Fe在低电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