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6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研究中和废水回用过程中抑制发酵的色素物质的脱除,确定了理想的脱色材料——粉末状活性炭。并得出最佳的脱色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中和废水经过0.4%粉末状活性炭处理后,可以直接回用于发酵罐,并可使柠檬酸产量提高4.4%.  相似文献   
102.
汤饭子色素提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汤饭子色素的提取工艺及有关性质,提出了75%乙醇浸提法,并测得该色素最高吸收高峰为354nm,研究发现该色素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热、耐光、耐氧化性等性质.  相似文献   
103.
生姜提取物在油脂中抗氧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各类溶剂来浸提生姜中有效抗氧化组分,并对提取物在猪油,花生油中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物对油脂抗氧化能力的强弱与溶剂的极性直接相关,生姜中的抗氧化组分应该是极性物质。论文还对利用溶剂浸提抗氧化组分的经济性开展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4.
生物转化灵芝功能食品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灵芝菌生物转化功能食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以可食和粮食类培养基代替传统的灵芝培养基,采取先液后固培养灵芝菌新工艺,使经选择的培养基转化成具有灵芝功能的目标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05.
 搭建废水动态蒸发实验装置,对精细化工行业常见的蒸氨废水、颜料生产废水开展蒸发分离实验研究以获得废水蒸发特性,为实际蒸发系统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废水的沸点升高随浓缩倍数的增加而逐渐上升,来自不同工艺段的蒸氨废水、颜料生产废水由于浓度差别,在相同的浓缩倍数下沸点升高略有不同;在蒸发过程中,颜料生产废水蒸发冷凝液的COD随着蒸发的进行逐渐降低;不同种类废水蒸发冷凝液的TDS与pH值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受原液中易挥发物质及夹带液滴的影响较大,随着浓缩倍数的增加先减小后趋于恒定。  相似文献   
106.
以硝酸铜和硝酸铬为原料,硬脂酸为胶凝剂,采用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合成了铜铬黑颜料.考察了原料配比对凝胶的制备,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铜铬黑颜料晶型形成的影响,并用热重-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前驱体,以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硝酸铜和硝酸铬的摩尔比为1∶2,硬脂酸与金属盐的摩尔比为1.25~1.50∶1,煅烧温度为800℃,保温时间为3 h时,制备的铜铬黑颜料纯度高、晶型规整、粒度较小且分布较窄,其平均粒径为60~80 nm.比以柠檬酸为胶凝剂的成本低,比高温固相法和醇-水共沉淀法的煅烧温度和能耗低.  相似文献   
107.
建立了食用植物油样品皂化后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样品在80℃水浴条件下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皂化后直接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溶液显色,选择353 nm波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以芦丁为标样,用测定过含量的脱色油样制备标准溶液,显色后测定标准曲线。实验显示,测定大豆油样品的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2%,日间精密度RSD为1.8%。食用油中的抗氧化剂、甾醇、多酚类成分对本法没有干扰。加标回收率99.1%±0.7%。用于实际样品测定市售大豆油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10.1 mg/L,大豆油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13.1 mg/L。通过对样品皂化处理,避免了实验过程中的乳化现象,精密度较好且操作简便。可用于植物油中总黄酮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8.
以廉价农产品废弃物麦麸和米糠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附加碳、氮源及微量元素试验,研究了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红曲SM01色素产量的影响。确定了红曲SM0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3%,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0 d;最佳附加方案为葡萄糖+硝酸铵+甘油+ KH2PO4+ MgSO4。 在上述培养条件下,以低成本的麦麸、米糠、葡萄糖、硝酸铵、甘油及微量元素混合物来代替大米培养红曲霉,色价高达3 789 U/g,降低了约30%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对掺加6种食用植物油的薄荷油进行快速、有效的鉴定分析.通过检测薄荷油中是否含有植物油的特征成分, 如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 可以判断薄荷油样品中是否掺杂植物油. 对6种植物油(豆油、调和油、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经甲酯化后的特征成分和共有组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薄荷油经过甲酯化后, 利用植物油的特征峰, 能鉴别出薄荷油中是否掺有植物油, 最低可检出的掺加量为0.001%, 并且根据4种特征脂肪酸峰面积总和与L-薄荷醇峰面积比值, 可以初步推断植物油的掺加水平. 该检验方法灵敏、可靠, 可以为薄荷油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参薯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H值、温度、光照、金属离子、几种食品添加剂和氧化还原剂等对紫色参薯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色素颜色随着溶液的pH值改变而变化;温度、蔗糖、苯甲酸钠、维生素C、Na+、Cu2+、Ca2+、Zn2+对色素影响很小,而光照、H2O2、SO32-对色素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