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41.
长治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作为衡量旅游环境与旅游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尺度,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判断依据.从长治湿地公园自身的承受能力出发,综合旅游生态容量(Ce)与旅游空间容量(Cs)两方面因素评估区域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其中Ce为40 632~52 366(人次/d),Cs为28 872~55 376(人次/d),...  相似文献   
42.
从朱鹮保护区现状看自然保护区的维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朱鹮保护区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一方面自然保护区由于资金短缺而举步维艰,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需要又在向休闲逼近,生态旅游的开发势在必行,而且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热点;但如果操作不慎,我国的生态屏障将毁于一旦。故而,必须迅速作出决断,对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力度、加大必要的投入。高等学校应积极参与到对自然保护区的科技投入中去。  相似文献   
43.
在太行山大峡谷发展生态旅游可行性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太行山大峡谷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太行山大峡谷生态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4.
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代表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桂东经济区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桂东经济区的生态旅游业刚刚起步,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何开发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关系到该地区旅游业的兴衰和经济的发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姑婆山森林公园和大平山自然保护区为例,阐明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并针对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的制约因素提出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45.
生态旅游是一种基于自然环境的旅游,一方面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具有生态脆弱性和环境敏感性,开发不当极易受到破坏,另一方面生态旅游是以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优化生态环境为目的,对资源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因此,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在保护。通过对山东省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进行探讨,以期为地方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以大众旅游者生态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子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生态旅游景观、社会文化环境、旅游活动项目、服务设施、成本、生态教育6个一级因子和景观特色、空间距离等23个二级因子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子的权重.结果表明:一级因子层中对生态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力最强的3个因子为,生态旅游景观、旅游活动项目、服务设施;二级因子层中影响力最强的因子为景观特色和旅游活动项目的安全性;一级因子生态教育及其二级因子对大众旅游者生态旅游目的地选择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7.
以生态旅游热点地区漓江上游为研究区, 构建生态旅游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基于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多种数据源, 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 利用多维度状态空间方法, 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旅游资源3个维度对漓江上游进行生态旅游承载力空间分异评价。结果表明: 生态环境承载力总体较高, 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强; 经济社会承载力总体较低, 但区县差异明显, 桂林市区较强, 灵川县中等, 兴安县较弱; 旅游资源承载力中等, 但桂林市区北部、兴安县城周边、北部山区和灵川南部较高。生态旅游承载力达到和优于理想状态的面积仅占29.28%, 空间分布不均衡, 西南部、东北部承载力较强, 北部、东南部承载力较弱。基于上述结果, 提出提升生态旅游承载力的实施途径, 为漓江上游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8.
以武陵山区腹地城市铜仁市149处旅游资源(含A级景区)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平均最近邻指数、泰森多边形、核密度分析以及空间分析技术,开展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构建区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探讨铜仁市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特征及其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铜仁市旅游资源在各区县间分布差异较大,江口县、碧江区、石阡县、德江县和思南县的旅游资源数量占到整个研究区数量的70%以上,整体上呈现“南密北疏”的特点,ArcGIS空间最近邻指数ANN为0.55,泰森多边形检验其变异系数CV达99.34%,旅游资源呈现显著的集聚空间分布特征;(2)铜仁市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指数在1.31?6.03之间,生态旅游适宜性划分为四级,其中高度适宜区占铜仁市国土总面积20.85%,最适宜区占比7.65%;一般适宜区占比37.72%,不适宜区占比33.78%;(3)各个等级适宜区域空间分布差异较为明显,最适宜区和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乌江国家风景道沿线和武陵山国家风景道沿线区域;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武陵山区域生态旅游产业战略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在世界范围内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应运而生.生态旅游示范区让游客获得了哪些类型的体验、是否发挥了教育和学习的核心功能,值得研究.为此,文章基于体验经济理论,以我国11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游客网络游记为数据,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分析了生态旅游的体验类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理论上,生态旅游游客可获得审美、娱乐、学习、恢复、移情体验;2)实际上,以审美和娱乐体验为主,学习体验最少;3)主体影响因素中,同游者对游客体验类型的获得有显著影响,且表现为与家人同游者获得娱乐体验的概率显著高于与朋友同游者;4)客体影响因素中,示范区类型对五类体验的获得都有显著影响,森林、山地型示范区游客获得更多的体验类型;示范区分布区域显著影响审美、恢复、移情体验的获得,东、西部示范区游客获得更多的体验类型;生态旅游体验是人地相互作用关系的体现,是游客与生态旅游体验场互动的结果.最后,针对我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教育功能发挥相对不足的问题,提出示范区未来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50.
茂兰保护区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石灰岩山地天然森林保存面积最大的区城.它的存在和发展对荔波县的经济繁荣有密切的关系.目前,荔波正在以它为核心开展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本文就围绕这个问题探讨它的有效管理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