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0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68篇
系统科学   216篇
丛书文集   186篇
教育与普及   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6篇
现状及发展   44篇
综合类   5911篇
自然研究   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档案事业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科技、人文等档案事业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社会环境要素。以电子文件为基本单元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大大改善了中国档案事业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长春市城郊无公害农业土壤环境中As含量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春市城郊无公害农业土壤环境中As含量水平调查,并进行了相对于无公害农作物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中有关As的污染性评价,得出长春市城郊农业土壤环境中As的含量水平状况。长春市城郊无公害农业土壤环境中As含量存在不均衡性;浓度范围在4 12μg/g~18 60μg/g之间,平均值为12 17μg/g;污染呈现出从西南至东北的带状趋势;以《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中GB/T18407 1-2001规定的As的质量标准作为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长春市城郊农业土壤环境中As的标准污染指数均小于1,属于未受As污染的土壤类型。图3,表2,参6。  相似文献   
13.
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3S技术是进行资源环境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中,应用3S技术能够快速地获取动态变化信息,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具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该文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探讨了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并在3S技术支持下,对密云县1991年到2001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定量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从1991年到2001年,密云县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出下列特点——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密云水库面积明显减少,形势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14.
大南宁都市圈形成背景下的区域综合生态保护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西境内由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组成的桂南经济区是广西乃至北部湾区域的核心经济区和最有竞争力的城市群,为适应大西南区域联动发展以及我国与东南亚经贸合作日益加强的发展趋势,今后本区城市群规模和辖区势必进行重新调整,并极有可能形成以大南宁都市圈为中心的环北部湾新兴经济增长极.以上述四城市为例,探讨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可行的区域综合生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物技术 重视生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生物技术是现代科学发展与应用的结果,分析了在激素生产,新药品的开发,转基因动植物的应用,物种扩散与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探讨了发展生物技术时应注意普及生物技术知识,做好安全性试验,重视社会伦理道德,立法及外来物种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土地分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土地等级进行定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并以济南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土地有偿使用和城市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理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能力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理市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深入开展本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讨论土地承载力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土地承载力测算;(2)土地承载力分析;(3)对策与措施的制定)的基础上,测算了本市土地在不同投入水平下的人口承载量,进而分析了本市土地的人口承载状况,划分了不同时期(1990年、2000年、2030年)不同投入水平下的土地承载力类型。最后,提出了缓解本市人地矛盾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The impact of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isolation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population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studies of meta-population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In this work, using the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technique, we studie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central, peripheral and peninsular populations of ratlike hamster, which were collected in five locations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n 1999.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ⅰ)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central population of Raoyang County>the sub-central populations of Gu'an County and Taikang County>the peripheral population of Shunyi District>the peninsular population of Mentougou District; ⅱ) the genetic diversities of the five population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nearest distances to the peripheral line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ⅲ)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gene frequencies of some RAPD fragments among the five populations. More RAPD fragments disappeared in peripheral populations than in central or sub-central populations. The frequencies of two RAPD fragments were correlated to the latitude. This study clearly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the genetic diversities of the five populations was caused by edge effect and frag- mentation through the enhanced inbreeding and genetic drift, and thus supported the view that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related edge effect reduce the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相似文献   
19.
河流生态系统合理生态用水比例的确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构建生态需水和生态用水比例模型,遵循生态需水比例和生态用水比例的相关关系,以生态需水比例为标准,确定生态用水比例,然后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用水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当地水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合理生态用水比例。以海河河流生态系统为例,视其河道内生态系统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为生态修复目标,计算河流系统生态需水,得到其生态需水的阈值区间为[16%~66%]。然后计算了1999—2002年海河实际生态用水比例,表明生态用水一直没有得到满足。最后通过与海河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确定海河河流生态系统的合理生态用水比例应维持在(16%~46%)的阈值区间内。  相似文献   
20.
江河上游的规划和治理是建设生态环境的基础和关键。珠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要从规范现实经济行为入手,以便遏制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拓展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规范珠江上游各经济主体的行为,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价值标准,以分析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采用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