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9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59篇
系统科学   140篇
丛书文集   123篇
教育与普及   59篇
理论与方法论   76篇
现状及发展   31篇
综合类   4904篇
自然研究   1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本文侧重阐述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由此产生的巨大压力和持续发展的持久影响。必须开展一场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教育,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3.
保护湿地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国湿地的概况和湿地的主要功能,分析了我国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湿地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4.
张唯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2):98-101
问句是法庭会话的基础和特征。通过对三场典型法庭审判中的问句进行定性的分析,归纳出问句的类型及其功能,进而揭示出法庭会话这一法律诉讼文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25.
生态建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建材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生态平衡观点出发,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生态建材应具有的五大特征,初步建立了生态建材评价指标体系。认为生态建材的研制、开发、利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现代技术的“双刃剑”效应需要人们理性的思考和认真的对待。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阐述了技术不同于科学的内涵、负面效应及人的责任;从分析技术悲观主义、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审视技术价值观的选择,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模式;并要求在意识、科教、法律与道德和国际合作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7.
辽宁西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整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辽宁西北地区的北部处于中国东部森林区向西部草原区的过渡带上.也是由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向冷温带半干旱气候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的交错带.这一过渡带是中国一级生态敏感带的一部分.近年来,由于气候逐渐趋于暖旱化和人为的不合理开发,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列出了辽宁西北地区的7个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8个生态环境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28.
儒道两家在生态环境伦理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本文通过对儒道两家经典生态伦理思想的探讨和挖掘,对于如何看待生态问题,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保护观和利用观,启发人们对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考,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壮岱侬民族拥有同中有异的花婆神话。通过对它的分析,可以发现,中越文学的交流态势,实际上是建立在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生态伦理缔结与交往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30.
人类发现自身陷入一种境地,在那里似乎没有真正意义的途径使我们从围绕自身的技术型企业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走向生态纪元的社会。很多社团近期已经热心于进入一个生态社会并在一些领域采取行动,这些领域便是新故事、生物区域主义以及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