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2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356篇
系统科学   345篇
丛书文集   86篇
教育与普及   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61篇
现状及发展   119篇
综合类   3702篇
自然研究   2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一类非线性波方程的尖波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动力系统分岔理论来分析一类非线性Degasperis-Procesi方程的全局动力学性质,给出了不同行波相互转换的分岔值,揭示了行波类型间的转换与参数变化的关系,合理的解释了该方程产生尖波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行波解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52.
柴达木盆地东部"走廊域"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横穿柴达木盆地东部的“走廊域”剖面地表地质、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在东昆仑构造带与南祁连构造带之间,包括巴颜喀拉地块北缘,柴达木地块和祁连地块南缘等3个一级构造单元,柴达木地块内则包括了昆中构造带、昆北构造带和柴达木盆地3个二级构造单元。受东昆仑构造带和南祁连构造带相向挤压作用,柴达木盆地东部持续沉降,但由于具有稳定的花岗质基底,盆地坳陷幅度较小,且断裂及褶皱构造不发育。由此造就了柴达木盆地东部中新生代地层厚度小,烃源岩不发育,构造圈闭缺乏,除第四系天然气外,中生界、古近系和新近系油气资源前景受到极大限制。  相似文献   
53.
深过冷Cu-20Wt%Pb亚偏晶合金的凝固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玻璃净化和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方法,使Cu-20wt%Pb亚偏晶合金获得了208K的深过冷,在宽过冷范围内研究了Cu-Pb亚偏晶合金的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过冷合金熔体初生相为α(Cu),在0~146K的过冷度范围内,均有两次再辉现象;在183~208K的过冷范围内,只出现一次再辉。当△T≤98K时,合金凝固组织为粗大枝晶α 枝晶间Pb相;当116K△≤T≤146K时,凝固组织已无明显的枝晶形貌,组织由细密α基体 细小的Pb颗粒组成;当△T≥183K时,凝固组织与中等过冷度下的组织相似,只是Pb相更细小,分布更均匀。当△T≥133K时试样出现裂纹。  相似文献   
54.
The various patterns formed in Rayleigh-Bénard convectio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with a coupled-map-lattice model. In the case of a lower aspect ratio (L/d=5), the simulations vividly depicted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transition process from a laminar state to a soft turbulence and then to a hard turbulence. In this case, the cellular structure in a horizontal section is also reproduced. In the case of a larger aspect ratio (L/d=30), the simulations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the spiral-defect chaos and target chao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pattern evolution which were recently found in experiments. In this case, for a fluid ofPr=1, it is verified in simulations that both the ideal straight rolls and spiral-defect chaos are stable attractors in the same parameter regime, and that the initial condition is a decisive factor for which one of the two is formed. In the same case, for a fluid ofPr=4, the target patterns are dominant instead of the spirals, the sizes and distributions of the target are also notably dependent on the initial condition.  相似文献   
55.
A2017半固态合金二次加热组织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SCR技术制备的A2017半固态坯料进行二次加热,利用光学显微镜,电镜,图像分析仪等手段,对坯料二次加热微观组织的演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加热温度条件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平均等积圆直径增大,晶粒越来越圆整,液相率增加;提高二次加热温度,晶粒长大和球化速度加快·二次加热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温度580℃,保温时间40~60min或者加热温度600℃,保温20~40min,晶粒平均等积圆直径为70~90μm,固相率在70%左右,适合于半固态加工·组织演化机制分析表明,加热初期阶段,液相少,晶粒主要通过碰撞熔合快速长大;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液相增加,晶粒主要通过原子扩散慢速长大并发生...  相似文献   
56.
辅助方程法与非线性发展方程的孤立波解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提出寻找非线性发展方程精确孤立波解的新的辅助方程法,并作为实例利用该方法得到4个非线性发展方程的新的精确孤立波解。  相似文献   
57.
文章主要讨论了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柔性臂振动系统的端点变速度反馈控制问题,证明了变速度反馈梁振动系统生成一个发展系统。  相似文献   
58.
泰安岩溶水系统地下水动力环境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地下水水位的时空演化、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和演化、地下水埋藏条件的演化以及地下水流场的变异等方面,分析总结出泰安岩溶水系统地下水动力环境的演化规律;指出岩溶水系统地下水动力环境演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信息系统中软件重用和演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在软件生命周期内用较少工作量修改或不修改软件以适应软件需求变化是软件工程追求的目标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基于面向对象技术利用数据驱动机制对信息系统软件进行重用和演化设计,使得信息系统软件更加灵活,具备演化能力,满足用户新需求,从而延长其生命期,并且可以实现领域内软件系统最大程度的重用,最后给出一个应用实例说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60.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按照板块构造理论及活动论、阶段论的思想,大致以中晚三叠世为界,将中国南方自震旦纪以来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划分成海相盆地演化阶段(Z-T2)及陆相盆地演化阶级(T3-Q)两大阶段;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扬子克拉通及其周缘裂谷盆地(Z-1q)、裂谷-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盆地(1c-O1)、被动陆缘-克拉通-前陆盆地(O2-S)、加里东运动(S末)、裂谷-克拉通盆地(D-T1)、克拉通残留海盆-弧后(浊积)盆地(T2)、印支运动(T2-T3)、华北-华南板块焊合、古特提斯封闭与前陆盆地的形成(T3-J2)、压扭背景下的改造作用及拉分盆地的形成(J3-K1)、伸展-裂陷盆地的形成(K2-E)、喜马拉雅运动(E末-N初)及披盖性构造层的形成(N-Q)12个阶段。特别是对南方自中晚三叠世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对现存油气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燕山运动对南方中生界、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保存与破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及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控制了现今南方原生、次生及再生烃(二次生烃)油气藏分布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