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23篇 |
免费 | 1034篇 |
国内免费 | 38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93篇 |
丛书文集 | 228篇 |
教育与普及 | 1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8篇 |
现状及发展 | 33篇 |
综合类 | 7564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9篇 |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44篇 |
2020年 | 136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133篇 |
2017年 | 171篇 |
2016年 | 187篇 |
2015年 | 204篇 |
2014年 | 343篇 |
2013年 | 297篇 |
2012年 | 388篇 |
2011年 | 395篇 |
2010年 | 265篇 |
2009年 | 340篇 |
2008年 | 330篇 |
2007年 | 467篇 |
2006年 | 426篇 |
2005年 | 362篇 |
2004年 | 370篇 |
2003年 | 313篇 |
2002年 | 264篇 |
2001年 | 257篇 |
2000年 | 213篇 |
1999年 | 197篇 |
1998年 | 193篇 |
1997年 | 160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136篇 |
1994年 | 126篇 |
1993年 | 126篇 |
1992年 | 126篇 |
1991年 | 109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85篇 |
1988年 | 82篇 |
1987年 | 55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采用“钢箔法”测定了煤油+甲醇,煤油+空气两种渗碳气氛的碳传递系数,β阐述了实验过程及β值的测定方法,从而获得了大量实验数据,对加快气体渗碳的速度,缩短渗碳时间有重要意义,文中还对产的应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2.
采用苯乙烯磺酸钠电荷稳定分散聚合体系,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通过后滴加功能单体4-烯丙氧基-2-羟基苯甲酮(BP-OH),制备出表面带有二苯甲酮光引发基团的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功能单体BP-OH的补加时间及总反应时间对微球形貌及功能基团结合量的影响,并将所制备的功能性PS微球在紫外光辐照下引发荧光单体7-甲基丙烯酰氧乙基-4-甲基香豆素(MCMA)反应;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及荧光显微镜(FM)对微球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球具有光引发活性。 相似文献
83.
为探讨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水体的光学特性,研究了2008年1月至12月期间小江回水区5个断面可见光衰减系数Kd(PAR)与透明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二者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了可见光衰减系数与透明度、悬浮物浓度、溶解性有机物及叶绿素等水质指标的相关关系。研究区域可见光衰减系数和透明度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但季节变化显著。可见光衰减系数在0.23~4.82 m-1之间变化,均值为(1.03±0.07) m-1,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统计分析表明,可见光衰减系数与透明度有显著的相关性(R2=0.7791),表明两者可相互反演。与总颗粒态物质浓度,总无机颗粒态物质浓度的相关性显著(R2 =0.728 5,R2=0.763 7),与溶解性有机碳有一定的相关性(R2=0.128 9),与叶绿素a相关性不明显(R2=0.006),分析表明总无机颗粒态物质是小江回水区水体光学特征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4.
用体积微元法推导出考虑吸附效应的对流弥散新模型,分析HLL模型和理想对流弥散模型的简化条件,通过与马尔科夫方法的推导结果对比,确定出体积微元法建模过程与简化条件的随机统计特征。两种方法中,对流流量中颗粒的俘获项对应漂移变量的空间导数,弥散流量中颗粒的俘获项对应扩散变量的空间导数。结果表明:渗滤系数越大,颗粒浓度越高,弥散率越大,发生吸附的颗粒概率密度越大;多孔介质孔隙度越小,弥散颗粒样本路径越小,发生吸附的颗粒概率密度越大。 相似文献
85.
为研究富水区隧道排水系统的降压能力,以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来宾至都安段)凤凰二号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3D软件建立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排水系统降压能力综合评价方法,探究了环向排水盲管间距、围岩与初支渗透系数比和水头高度3种影响因素对降压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环向盲管对衬砌拱圈水压力有显著降低作用,衬砌拱圈、边墙部位水压力较大,仅次于仰拱;盲管间距在3~5 m范围内,衬砌拱顶水压沿隧道纵向变化特征呈现“M”型变化趋势,但盲管间距大于5 m时,盲管降压效果开始显著下降,水压沿隧道纵向变化特征转变为“平顶山”状;以综合受力指数、降压系数评价排水系统的降压能力,得到了排水系统降压能力预测公式,最大预测误差为8.25%,具有较高精度;3种因素对降压能力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环向盲管间距>围岩与初支渗透系数比>水头高度;若围岩与初支渗透系数比过大,排水系统降压效能将出现下降,可采取缩小盲管间距或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以增加排水系统降压效能;综合考虑多因素与降压能力变化规律、结构安全性与成本效益,将工程环向盲管间距设为5 m较为合适。所提排水系统降压能力综合评价方法适用性较好,可为富水区隧道工程防排水体系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朱前坤;姜浩文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25,51(1):108-115
为提高电涡流阻尼器(TMD)的阻尼性能并节约材料成本,将电涡流TMD和磁力TMD结合提出一种电涡流-磁力TMD(EMTMD).介绍EMTMD的工作原理,并以某一人行桥结构模型为例设计EMTMD,利用试验方式计算出衡量其阻尼性能的电涡流阻尼系数和磁力阻尼系数,并验证三维电磁场有限元仿真分析稳态和瞬态方法的准确性.利用验证后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影响两种阻尼系数对的三种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影响规律.依据其影响规律对EMTMD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EMTMD放置于人行桥结构模型上进行振动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EMTMD对人行桥结构模型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且减振效果优于传统电涡流TMD. 相似文献
87.
本文研究了外汇欧式期权的对冲误差问题,针对典型的静态和动态Delta对冲策略,在对冲过程不连续和利率平价公式不成立的市场不完备情形下,给出了即期对冲和远期对冲的对冲误差公式,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实际对冲组合产生的风险.在研究Delta对冲策略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含摩擦系数ε的外汇远期汇率模型,并通过分析即期对冲和远期对冲的差异,给出了最优对冲方式的判别条件.该判别条件依赖于摩擦系数ε,做市商仅通过对摩擦系数ε实时的监控,便可以选择最优的风险对冲方式,从而提高了对冲效率.本文提出的对冲误差的具体解析式和最优对冲方式的判别条件为外汇期权对冲及其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期望收益差与实际对冲组合的收益差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判别条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液体危险品道路运输的液罐半挂车上下坡时,因系统的质心位置变化,导致整车性能和侧向稳定性降低引发的翻车事故问题,以斜立式圆柱罐体系统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罐体系统的稳度仅取决于罐内液体在坡面上投影的力学性质。引入平面图形的静矩与惯性矩关系系数,可将系统稳度的立体问题简化为平面问题。当不考虑平面质量时,系数具有标度变换不变性、定轴平移不变性以及垂直轴等值性;当质量均匀分布时,系数仍具有标度变换不变性,即无论是否进行标度变换,它的静矩与惯性矩关系系数总保持不变,且与不考虑质量时相同。 相似文献
89.
将私人小汽车通勤者划分为Ⅰ类堵车焦虑型和Ⅱ类准点焦虑型两种类型,引入出行敏感系数(堵车焦虑系数、准点焦虑系数)和瓶颈忍耐系数来刻画两类通勤者的出行焦虑程度,在标准瓶颈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出行成本函数,并将其应用于分析单一线路和混行线路下的出发率、高峰期起止时刻和通勤者构成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当道路上仅有某一类通勤者存在时,堵车焦虑系数、瓶颈忍耐系数以及准点焦虑系数的增加均会使单一线路通勤者的系统总感知出行成本降低;混行情形1中Ⅱ类通勤者的准点焦虑系数增大时,该类通勤者数量增加,系统总感知出行成本减小,高峰期前移,瓶颈忍耐系数增大时,系统总感知出行成本减少,高峰期后移;混行情形2中Ⅰ类通勤者的堵车焦虑系数与瓶颈忍耐系数对该类群体数量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不同瓶颈忍耐系数与堵车焦虑系数的组合下,该类群体的吸引力呈现单调减小、先减后增和单调增加三种不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90.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46(6)
有效渗透率是表征页岩储层特征的关键参数之一。针对致密页岩储层通过常规流动实验获取有效渗透率受到极大限制这一难题;开展了基于自吸实验预测岩石有效渗透率方法的研究。研究中首先通过开展页岩自吸实验获取自吸能力系数;综合考虑页岩渗透压、迂曲度、动态毛管力等因素;建立基于自吸能力系数的储层有效渗透率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有效渗透率预测方法考虑因素全面、需要参数较少、计算过程清晰;更符合地层真实情况;渗透压、迂曲度对有效渗透率有明显影响;忽略渗透压将导致有效渗透率结果偏大;不考虑迂曲度导致有效渗透率预测结果偏小;为有效、快速评价页岩储层有效渗透率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