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24篇
  免费   839篇
  国内免费   1192篇
系统科学   1736篇
丛书文集   738篇
教育与普及   24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9篇
现状及发展   132篇
综合类   24252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557篇
  2014年   998篇
  2013年   825篇
  2012年   1304篇
  2011年   1426篇
  2010年   1204篇
  2009年   1349篇
  2008年   1527篇
  2007年   2227篇
  2006年   2044篇
  2005年   1902篇
  2004年   1591篇
  2003年   1404篇
  2002年   1041篇
  2001年   967篇
  2000年   767篇
  1999年   602篇
  1998年   459篇
  1997年   451篇
  1996年   367篇
  1995年   350篇
  1994年   332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66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汉乐府民歌中的妇女形象具有奇行异事化的倾向,其原因有三:一为叙事文体本要追求奇行异事;二为汉代的采风政策鼓励采集具有奇行异事的人物;三为汉代家庭现强调妻子对家庭的支持作用的一面。  相似文献   
32.
应用程序用户界面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在设计程序时如何合理的编排、处理界面元素,设计出美观实用的用户界面,本文将作出论述。  相似文献   
33.
写作是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表达性技能,同时也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本从加强英语基本功训练,培养写作兴趣,正确辅导学生练笔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英语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34.
基于ActiveX技术的数据测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游江  吕普轶 《应用科技》2002,29(9):27-29
将ActiveX技术引入Visual Basic6.0所构建的测控系统使这个系统具有了多线程功能。通过实验证明在计算机硬件水平足够且一致的情况下,这种方式能更有效地利用CPU资源而使系统获得更好的快速性,并介绍了其它关键技术,对其他数据测控系统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对离心机拖动系统进行变频改造 ,既节约大量电能和设备维修费用 ,提高安全生产可靠性 ,又能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某砖混结构的住宅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运用托梁换柱的技术,将底层外墙拆除,改建为商铺的设计、施工等情况.  相似文献   
37.
数字调制方式的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字调制方式的识别对于通信信号分析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文首先介绍了数字调制方式的识别算法(DMRA) ,即判决理论算法的原理 ;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该算法的判决流程 ;最后在软件环境中进行计算机仿真 ,通过实验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修正 .仿真结果表明 ,该修正算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良好的可行性 .  相似文献   
38.
数字图书馆中的著作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图书馆依网络而存,并将成为网络社会的重要成员。文章简单回顾了数字图书馆的起源,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与著作权主体的关系,描述了数字图书馆中涉及的著作权许可问题,最后提出了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的管理设想。  相似文献   
39.
浅谈医院数字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数字资源的建设、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医院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0.
20世纪初以降,自从教育制度西化之后,在开启科学思维理性之窗时,却关闭了自己“象思维”的悟性之窗,致使中国学人陷入失去主体话语境地。后来几代学人,由于只有单一科学思维理性,以至于不能真正进入和领会中国传统经典。中西思维方式不同,源于语言不同。“象思维”作为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是最具本原性和原刨性的思维。在“轴心时期”,西方在“象思维”基础上产生出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并逐渐构成西方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的“象思维”则经过儒、道、佛三家而推向高级形态,构成中国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崇尚不同最高思想观念(非实体与实体)的中西思维方式,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但都非万能。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不能取代,而只有经过会通,才能推进各自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