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5篇
丛书文集   5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22篇
综合类   17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聚氯乙烯离心母液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和清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聚氯乙烯离心母液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离心母液中双酚A含量较高,其对水样总有机碳的贡献率为52.3%.大量双酚A进入离心母液中,不仅造成原辅料浪费,也造成水体污染,应加强聚氯乙烯清洁生产工艺的研发.  相似文献   
992.
测量了不同温度和不同过饱和比下硝酸酸沉四钼酸铵过饱和溶液的成核诱导时间,讨论了温度及过饱和比对成核诱导时间和成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四钼酸铵过饱和溶液的成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过饱和比的增大而增大.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均匀成核和非均匀成核之间的临界过饱和比为3.0~6.0.根据均匀成核理论,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固液界面张力、临界半径和临界成核自由能.讨论了四钼酸铵结晶的条件,认为在成核阶段应采用较高的温度和过饱和比,而在晶核长大阶段应控制较小的过饱和比,以利于获得均匀、完整的晶体.  相似文献   
993.
苯甲酰氯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三光气与苯甲酸室温下合成苯甲酰氯。考虑利用复合引发剂提高反应收率,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实验条件:三光气和苯甲酸物质的量比1:1,滴加复合引发剂1.5g。产品收率86.7%,纯度≥99.5%。此产品工艺的工业化具有更广阔的前景。目标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气相色谱验证。  相似文献   
994.
采用Al_2O_3—AlCl_3一步法制备聚合氯化铝絮凝剂,主要讨论了配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强度等工艺参数对产品絮凝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较优工艺方案,用该产品进行污水处理絮凝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5.
对N-烯丙基-2-烷基氯化吡啶盐GSn(n=10,12,14,16)的杀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含有相同烷基链长度的N-正丙基-2-烷基氯化吡啶盐PSn(n=10,12)相比较,结果表明,GSn有很好的杀菌效果,例如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GS12最小抑菌浓度值仅是PS12的1/30.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引入硅烷基制备了新型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一氯取代的六甲基二硅氧烷与醋酸钾的两相反应体系验证了其催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一氯取代的六甲基二硅氧烷与醋酸钾的摩尔投料比1:1.3,以水作溶剂,60℃回流1.5h),同种类型的含硅烷基的季铵盐催化剂比相应的不含硅烷基的季铵盐催化荆酯化产率提高10%左右;利用该催化剂可以实现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较高产率的一步合成含碳官能基的有机硅酯化物单体.  相似文献   
997.
介绍了以间双三氟甲基苯为起始原料合成3,5-双三氟甲基苯甲酰氯的方法。该合成路线经溴代、羧基化和酰化等三步反应,以61.7%的总收率得到目的物。讨论了浓硫酸用量、反应温度对溴代反应的影响,酰化温度、二甲亚砜用量对3,5-双(三氟甲基)苯甲酰氯收率的影响;得到了合成3,5-双三氟甲基苯甲酰氯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该法工艺路线简单,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998.
合成了烷基酰胺季铵盐类阳离子粘弹性表面活性剂(Viscoelastic Surfactant,简称VES)EA-22,采用控制应变速率流变仪测定了50℃时3%EA-22+2%KCl体系的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证实了其存在粘弹性。研究了EA-22作为清洁压裂液增稠剂的流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EA-22的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条件缓和、产率较高、副反应少的特点,3%EA-22+2%KCl体系在80℃,105 s-1条件下表观粘度达到86 mPa.s,该体系能够满足悬砂性的要求;体系通过盐水饱和的低渗透岩心时滤失速度较低,破胶简单彻底,残渣少,破胶液粘度低,容易返排。  相似文献   
999.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研究的基本进展,指出了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材料非均质性、有限大体、多维扩散、可变扩散系数与可变边界条件、结构微缺陷对扩散的加速作用、氯离子结合能力及其非线性等.针对多个暴露面的有限大长方体的氯离子扩散,引进了氯离子扩散的劣化效应系数和时间依赖性常数,提出了线性氯离子结合能力及其非线性系数,采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修正了时间边界函数,系统地解决了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理论问题.经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在理论上得到了综合考虑氯离子结合能力、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时间依赖性和结构微缺陷影响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新方程.结果表明,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新方程的简化表达式与Fick第二扩散定律在形式上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00.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ASTM C1202测试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ASTM C1202测试指标的相关性,采用ASTM C1202标准测试了分别掺有粉煤灰、矿渣、硅灰的混凝土28 d和91 d的初始电流、6 h电通量以及氯离子渗透深度;分析了6 h电通量和初始电流、氯离子渗透深度的关系以及矿物掺合料和龄期对这些关系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3种矿物掺合料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混凝土的6 h电通量、初始电流以及氯离子渗透深度;龄期基本不影响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6 h电通量与初始电流之间的相关性;龄期对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深度与6 h电通量的相关性影响较大.可以考虑用初始电流作为评价指标建立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评价标准;宜采用长龄期试件作为测试对象评价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