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2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深水采油树下放过程钻柱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海洋环境载荷和材料力学理论,考虑钻柱参数、海洋环境载荷、钻井船漂移量、作业水深及采油树重力等特征,建立深水采油树下放过程钻柱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对不同影响因素下沿钻柱的横向位移、漂移角、弯矩和剪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波浪载荷对钻柱上部的弯矩影响很大而对钻柱横向位移影响很小,对采油树深水下放忽略波浪力不会产生较大的误差;钻井船的漂移量对钻柱横向位移有一定的影响而对钻柱偏移角、弯矩和剪力几乎没有影响;海水阻力系数、海面海流速度及作业水深对深水采油树下放过程钻柱强度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着眼于中国南海油气工程技术与装备创新发展问题,通过专家咨询调研,梳理了深水油气工程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并将其分成深水油气勘探技术与装备、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工程模式、深水钻完井关键技术与装备、深水油气生产与输送关键技术与装备4个领域,构建了相应的4级层次评价模型,运用德尔菲法和权值因子判断法对深水油气工程技术与装备进行了量化分析和重要性排序,并对相应的关键装备系统进行了风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深水油气工程中比较重要的技术与装备内容包括:深水油气勘探技术、油气田开发先进井型技术、浮式钻井平台/钻井船总体结构设计制造技术、深水钻井隔水管安装与作业控制技术、水下井口系统设计制造技术及其安全高效安装技术、深水钻完井安全高效作业技术、浮式生产平台总体结构设计制造技术、水下采油树系统设计制造技术及其安全控制技术以及电液复合式控制系统设计制造技术等;深水油气工程装备组成复杂,海洋环境和作业工况恶劣,导致泥浆循环、深水钻井隔水管、水下井口与采油树、油气处理、水下管汇及水下生产控制等系统出现失效的风险较高,可通过优化设计控制降低装备失效概率。  相似文献   
53.
浅谈深水导管架安装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Z25-1(惠州)导管架安装为例,全面介绍了采用"CTHME JACPOS 2009"软件进行深水导管架安装定位的作业方法,通过实践检验,证明该定位方法具有准确、快捷、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54.
55.
深水管道实验过程中,步骤繁多,各工序关联性强,针对实验过程耗时较长的问题,借鉴系统分析的观点,将关键路径法(CPM)进行简化并加以分析应用,找出了缩短工期的合理工序和进度安排方法,减少了不必要的物资消耗并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56.
以粗芦岛大桥为例,介绍了跨海桥深水基础施工的方法,并着重阐述了跨海桥深水基础施工中的要点。  相似文献   
57.
为了解决深水远岸独立基床测量控制的难题,达到高的施工精度要求(±5cm),比较施工测量控制的多种方法,得出采用GPS 双频测深仪测量控制法和测量导尺测量控制法相结合进行本工程的基床施工。通过计算及精度分析发现,该方法能够满足基床定位精度,测量导尺测量控制法能进行基床整平高程(质量)控制。深水防波堤基床的施工测量实践表明:TC2002全站仪精度高、性能稳定,自制测量导尺方便、实用性高。  相似文献   
58.
深水钻井隔水管与井口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井隔水管与井口系统是深水钻井装备中重要而薄弱的环节,其正确设计与使用直接关系到钻完井作业的顺利完成。系统开展了面向南海的深水钻井隔水管与井口技术研究,建立其力学分析方法,形成一套深水钻井隔水管与井口系统钻前设计与作业技术体系;提出隔水管与井口系统的波激疲劳、涡激疲劳、磨损以及隔水管接头完整性评估方法,并进一步完善深水钻井隔水管与井口完整性管理方案;建立深水钻井隔水管关键装备与作业风险评价框架,探索台风环境下的隔水管系统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深水钻井隔水管作业管理软件,承担中国南海6口自营深水井的隔水管与井口系统钻前设计与作业技术研究工作,成功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深水钻井实践中,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笔者对这些进展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9.
Based on the latest seismic and geological data, tectonic subsidence of three seismic lines in the deepwater area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PRMB),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ifting process of study area is different from the typical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 Although the seafloor spreading of SCS initiated at 32 Ma,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does not decrease but increases instead, and then decreases at about 23 Ma,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rifting continued after the onset of seafloor spreading until about 23 Ma. The formation thickness ex- hibits the same phenomenon, that is the syn-rift stage prolonged and the post-rift thermal subsidence delay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are supposed to be three: (1) the lithospheric rigidity of the northern SCS is weak and its ductility is relatively strong, which delayed the strain relax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seafloor spreading; (2) the differential layered independent extension of the lithosphere may be one reason for the delay of post-rift stage; and (3) the southward transition of SCS spreading ridge during 24 to 21 Ma and the corresponding acceleration of seafloor spreading rate then triggered the initiation of large-scale thermal subsidence in the study area at about 23 Ma.  相似文献   
60.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the planneu new acepwatcr terminal construction in Hengsha pushes forward the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s of the existing port manage- ment system and building mechanisms. Through reviewing, analyzing, comparing and summarizing the suc- 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major ports at home and abroad, market-oriented recommendations will be proposed in terms of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as well as the idea of"Shanghai Free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