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62篇
系统科学   62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2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208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沥青胶浆对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在沥青混合料设计中,对沥青胶浆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认识模糊,并且对沥青胶浆的作用重视不够。按照胶浆理论,将沥青胶浆作为沥青混合料构成中的重要部分,研究了粉胶比变化、纤维对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不仅受沥青用量和填料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填料与沥青相对比例的影响;在沥青混合料设计时应注意结合工程实际作出相应的设计和控制;减少粉胶比,并加入适量纤维,可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柔性的低温松弛能力,同时也使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2.
黄土地基承载力的模糊评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土地基承载力影响因素复杂的特点,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提出了黄土地基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的确定方法。通过对黄土地区大量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构造了隶属函数形式,建立了承载力评价模型,权重采用了主观和客观因素相结合的综合权重原则。工程实例验证表明,用该方法确定的承载力更客观、全面,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3.
土工格室结构层抗变形性能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工格室加筋松软地基,能有效提高地基的强度和刚度,减少地基沉降变形,这在许多实际工程中已得到验证。但对土工格室结构层本身的变形性状,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利用自制的试验装置,通过静力载荷试验,对土工格室结构层抗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土工格室规格、填料类型和压实度3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土工格室加固的黄土和粗砂结构层的抗变形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填料为粗砂时,土工格室结构层的变形模量平均提高了3.25倍,填料为黄土时,提高了1.73倍;土工格室焊距对土工格室结构层抗变形性状无显著的影响,而对土工格室压实度和土工格室填料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4.
山区公路排水急流槽冲刷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急流槽出口衔接后冲刷坑最大冲深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水力学基本原理建立急流槽出口衔接后最大冲深计算公式,试验得出按泥沙临界起动条件计算时的不同急流槽消能设计冲坑底紊动影响系数。结果表明:相同水力条件下,跌坎急流槽直接铺砌最大冲深大于斜插急流槽直接铺砌最大冲深;跌坎急流槽双消力池出口护坦衔接最大冲深大于跌坎急流槽单消力池出口护坦衔接最大冲深;跌坎急流槽单消力池出口护坦衔接最大冲深最小。  相似文献   
55.
压实黄土的湿陷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由于黄土特殊的工程性质和内部结构的复杂性,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出现了一些湿陷破坏事故。采用扫描电镜、图像处理系统和能谱仪,对压实黄土在湿陷前后的孔隙特征、化学组成等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得出压实黄土的湿陷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中孔隙含量是黄土产生湿陷的主要原因,其与黄土湿陷系数具有定量关系,湿陷后黄土的主要化学元素含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6.
针对饱和土体中的串联与并联弹性力学模型,通过将固体中的应力分解为颗粒间应力和流体与颗粒的相互作用力,并且运用流体与颗粒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以及在不排水条件下土体总应变等于骨架的应变原理,对这两种模型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证明和阐述。结果表明:饱和土体中的串联与并联弹性力学模型与Biot—Geerstma理论是一致的,且分别是该理论中弹性模量在骨架弹性模量为零和颗粒弹性压缩系数为零的两个特例;Terzaghi有效应力是“粒间应力”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57.
中国公路盐渍土的分区方案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研究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和盐渍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盐渍土的分布和分布规律,分析了原有公路盐渍土分区的不足。根据新的资料和工程实践经验,考虑公路发展的需要,采用综合自然区划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紧紧围绕为公路工程服务的目的,提出了新的公路盐渍土分区方案。将中国盐渍土分布区划分为滨海盐渍土大区、东部半干旱-半湿润盐渍土大区、中部干旱盐渍土大区、西部强干旱盐渍土大区与特干盆地盐渍土大区5个大区,并给出了各大区内盐渍土的特点和修筑公路所面临问题的主要差别。对各大区内部亚区的划分也提出了方案和意见。  相似文献   
58.
山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陡坡多、车辙严重的问题,分析了超载(包括轮压与汽车轴载等)对山区高速公路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影响以及长大纵坡对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的影响。认为山区高速公路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是长大纵坡导致了车辆低速行驶,车辆低速行驶对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影响超过夏季高温和超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小坡度和控制坡长是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9.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南京-连云港高速公路南京段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弹性和粘弹性理论分析了加铺层结构为4cmSMA13+8cmSUPERPAVE25+10cm的沥青稳定碎石LSM25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受力特性。研究表明: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粘弹性性质对加铺层表面的竖向位移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深度的增加,这种影响逐渐减弱;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粘弹性性质对加铺层不同深度处的竖向应力的影响较小;高温稳定性是沥青稳定碎石LSM25层沥青混合料材料设计的重点;SUPERPAVE25混合料设计的重点是控制材料的疲劳性能;加铺层厚度h=19cm时,SUPERPAVE25层底拉应变最大,增加和减小加铺层厚度,SUPERPAVE25层底拉应变呈现减小趋势;随着沥青稳定碎石模量的提高,加铺层中各深度处的竖向压应变和水平方向应变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0.
简介了压路机使用前的准备工作,从碾压温度的选择、碾压质量的控制两方面,分析了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原因,就压路机工作过程中如何提高碾压质量,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