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9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438篇
系统科学   478篇
丛书文集   132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23篇
综合类   6336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进行了自熔合金氧乙炔火焰喷熔层的腐蚀、磨粒磨损和摩擦磨损行为对比的试验研究,对喷熔层与母材之间的结合性能及喷熔层孔隙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自熔合金喷熔层可以在高负荷环境及非氧化性酸腐蚀的严重的工作环境中服役.  相似文献   
102.
以丙烯酸和十二醇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备了丙烯酸十二酯。根据酯化试验数据所回归的方程经显著性检验,回归方程及其各自变量都是显著的,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且艽。该回归方程在自变量的顺归范围内适用于丙烯酸与十二醇,十四醇,十六醇酯化转化率的预测和控制上。  相似文献   
103.
材料的微生物腐蚀破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六平 《江西科学》1996,14(1):59-66
一般地,各类微生物如细菌,藻类,真菌和地衣都能够通过其代谢的中间和最终产物的排泄或酶的途径来侵蚀破坏材料,由微生物引起的材料腐蚀破坏机制十分复杂,形式多样,综合评述了国外在这一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4.
基于递归预测误差原理,研究了用来估计谐波中基波频率和增强谐波的方法,并由此设计了一种具有任意的窄带性能和预期形状的均匀切口的自适应谐波增强或陷波滤波器.由于算法非线性部分只涉及基波频率一个参数,使算法很易用于具有高次谐波的过程.而且由于利用了可变极点半径和忘却因子(for-gettingfactor)因而算法对谐波频率的敏感性强,收敛速度快,并能跟踪频率时变的信号.  相似文献   
105.
作者通过将热轧管线钢生产过程中的冶金学行为和最终得到的组织、性能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数式化,并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对其组织和性能的预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报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措施─—前期预膜加磁化处理,并进行了动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中所采用的方案工艺简单,效果良好,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Mg-FE复合微合金化的双相Ni3AL(B)-Cr基金属间化合物熔盐腐蚀和力学性能,发现Mg-RE复合微合金化能降低Ni3Al(B)-Cr在LiCl-KCl熔盐中的阳极电流密度;同时能在不降低Ni3Al(B)-Cr屈服强度的条件下,提高延伸率近20%.  相似文献   
108.
提出了一种弱极化曲线测量数据计算机处理方法,并计算了55%Al-Zn-1.6%Si合金镀层在3%NaCl溶液中腐蚀过程的电化学参数,研究了镀件在3%NaCl溶液中发生整体腐蚀加速的机理.结果表明,镀层表面微电偶局部腐蚀的发展形成了基体钢与镀层金属的宏观电偶腐蚀,电偶电位Eg随时间的正移,使镀层金属的溶解电流密度迅速增大,钢基体受到的保护效应减小.  相似文献   
109.
严重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东部大多数油田在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己进入高-特高含水采油阶段,但油藏内仍然有约50%的可采储量,它们的分布日趋分散、复杂,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油藏(或储层)的严重非均质性,文章对国内外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我国东部老油田的开发现状,从开发地质的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严重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布及其动态预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指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技术关键。重建适合开发后期的具有预测功能的储层地质模型,对稳定东部,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0.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对液压元件强化寿命试验中所获得的少量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即可以建立寿命指标的预测模型,由预测模型可确定额定工况下的液压元件寿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