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5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213篇
系统科学   212篇
丛书文集   102篇
教育与普及   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5802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91.
Conventionally, direct tensile tests are employed to meas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ndustrially pro- duced products. In mass production, the cost of sampling and labor is high, which leads to an increase of total pro- duction cost and a decrease of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n intelligent pro- gram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to predic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commercial grade hot rolled low carbon steel strip, SPHC. A neural network model was developed by using 7 x 5 x 1 back-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structure to determine the multiple relationships among chemical composition, product pro- ces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dustrial on-lin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indicated that prediction resul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measured values. It showed that 99.2 % of the products' tensile strength was accurately pre- dicted within an error margin of ~ 10 %, compared to measured values. Based on the model, the effect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hot rolling proces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derived an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ach in- put parameter was evaluated by sensitivity analysis. Al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eveloped ANN models are capable of accurate predictions under real-time industrial conditions. The developed model can be used to sub- stitute mechanical property measurement and therefore reduce cost of production. It can also be used to control and optimiz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investigated steel.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冷却结晶法制备NH4Al(SO4)2912H2O,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等手段对结晶物进行表征,并通过铁灵分光光度法、重量法和水杨酸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Al3+、SO42-和NH4+含量确定结晶物中NH4Al(SO4)2·12H2O的含量.  相似文献   
993.
文章阐述了共振介质的吸收和色散特性导致光场的位相噪声向振幅噪声转化的原理;在速度选择光泵浦的作用下,共振频率附近介质的吸收进一步增强,位相噪声向振幅噪声转化更有效,在实验上得到了铯原子D2线不受交叉吸收线影响的无多普勒吸收谱和噪声谱.噪声谱中每个"M"都对应一条跃迁能级吸收线,中心的最低点严格对应共振跃迁频率.噪声谱可以作为一种高分辨率光谱,用于研究原子的能级结构,原子的吸收和色散,尤其是可以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探测光场的位相噪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应用路径积分法求解船舶横摇倾覆概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船舶非线性横摇运动进行分析,建立了船舶横摇运动的非线性微分方程.以路径积分法(PIS)为基础,在时间域内求解相应的二维Fokker-Planck方程,得到随时间演变的船舶横摇运动的转移概率密度.运用首次通过理论,求得船舶倾覆前时间的概率分布.研究了外部激励、横摇阻尼和非线性复原力矩对船舶横摇运动转移概率密度与首次通过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IS能用于预测船舶首次通过时间概率分布,从而为船舶设计和稳性衡准提供相关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和判别分析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后评估建模方法.它是对一定数量的系统样本进行分析,得出指标权重、优化指标组合、系统分类和判别函数的建模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建立准确可靠的后评估模型.该模型具有同时兼顾权值偏重、综合指标和各指标数据结构特点,对冷热电联产系统进行全面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6.
采用谐波叠加法模拟风速时程,将风速时程转换为风荷载时程施于漏斗形膜结构,分析膜结构风振响应,获得结构各区块风致动力放大系数.计算表明:漏斗形敞开式膜结构各节点位移响应较为稳定且具有周期性,速度响应曲线和加速度响应曲线均较稳定;结构表面不同部位的风振响应差别较大,迎风面的风致动力放大系数较高,背风面风致动力放大系数平缓.  相似文献   
997.
在热电堆数量比n及无量纲电流j变化的条件下,对两级热电制冷器在不同热端温度Th条件下进行性能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热端温度条件下净制冷量q*和制冷系数COP的表达式,对参数n,j进行优化,给出了不同优化要求条件下n,j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998.
内燃机车喷雾冷却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机车在夏季通过长隧道时,冷却系统散热能力降低,易造成机车因冷却水温过高达到设定温度而卸载的问题,在不改变原有冷却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喷淋雾化冷却装置.采用CFD软件进行仿真计算,模拟喷淋雾化前后的温度场,并对温度场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增加喷淋雾化装置后冷却系统散热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99.
COREX熔化气化炉风口回旋区是炉况顺行的基础,在冶炼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描述其形状和大小,建立了CFD+DEM(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andDiscreteElementMethod)耦合模型,对回旋区形成过程及大小进行了颗粒尺度的分析.得到床层高度为04m,气体速度1174m/s的条件下回旋区颗粒空隙度分布,当吹气时间为013s时,气体入口附近有颗粒被吹开,随着时间的推进,气体动能吹开的颗粒增多,019~021s时,形成的回旋区开始稳定.对入口处不同气体速度条件下回旋区及其附近颗粒速度进行了计算模拟.模拟结果显示,风口附近颗粒在做回旋运动,并且随着入口气体速度的增大,吹开的颗粒增多,回旋区空腔增大,当入口气体速度为1174m/s和1683m/s时形成的回旋区较稳定,当入口气体速度大于2190m/s时形成的回旋区不太稳定.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轧卡实验研究热轧低碳钢表面氧化铁皮在无酸洗冷轧过程中的断裂行为.结果表明,由于带钢在靠近辊缝处的弹性变形,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受拉应力作用发生断裂,裂纹垂直于轧制方向,越靠近辊缝裂纹密度越大.单道次轧制压下量小于16%时,氧化铁皮只发生断裂;压下量超过16%时,氧化铁皮开始出现脱落,当氧化铁皮受力超过其界面附着强度时,将发生氧化铁皮从带钢表面剥离和粉碎.同样的总压下量条件下,多轧制道次有利于保护氧化铁皮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