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丛书文集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3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浅层油气藏具有低勘探成本投入、高开发收益回报优势,东濮浅层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为3.9%,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应用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技术,对东濮凹陷浅层储层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综合整理分析,确定出本区的成岩演化阶段;然后通过具体观察成岩现象,总结出本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研究区砂岩各阶段的成岩特点,探讨了成岩作用对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获得更为直观的多层砂岩油藏水驱油渗流特征和机理,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设计制备了一种大尺度可视化砂箱物理模型,进行了不同注水方式、不同注水速度的水驱油实验,考察了不同注采方式、不同注入速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以及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征。该模型具有设计尺寸大、模拟程度高及直观可视等特点,较其他模型更具代表性。通过模拟NP 油田某区块砂岩地层,根据几何相似、井型相同、层序韵律相同、流体黏度相同的原则,更加真实的模拟地层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注水方式及注水速度对模型的采收率有较大影响。采油井数多,单井控制面积小,采收率略高;而注水速度低,油井见水晚,含水率上升缓,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这一过程也反映了重力分异的影响。水驱特征曲线拟合表明,该实验过程符合水驱特征,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可采储量及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探究巨厚砾岩下开采的地表沉陷规律,结合关键层理论,通过数值模拟从垂直应力、塑性区、垂直位移3个方面分析覆岩内部稳定性及造成地表倾向下沉曲线偏态的原因,基于概率积分法,建立改进的地表沉陷预计模型。结果表明:关键层初次破断距为291 m,周期破断距为281 m;悬力臂是造成下沉曲线偏态的主要原因;相对于经典的概率积分沉陷预计模型,改进的地表沉陷预计模型相对误差减小114%。可见在巨厚砾岩层下开采地表沉陷预计中,改进的地表沉降预计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4.
 储层隔夹层是流体在储层中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开展储层隔夹层认识和表征研究对油田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及开发方案的编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东河砂岩段海相砂岩储层,以岩心观察为基础,分析隔夹层的成因机理,将其分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形成的两大类隔夹层。从岩心井隔夹层识别入手,开展电性特征对比、物性分析资料研究,识别出泥质、钙质和物性3类隔夹层,确立了非取心井隔夹层划分识别标准。进一步探讨了隔夹层的厚度、分布范围、垂向渗透率和产状4个主要因素在油田开发中的控制作用。隔夹层对油水的封堵能力与厚度、分布范围呈明显的正相关,垂向渗透率决定着注入水向上向下的波及程度和速度,顺夹层倾向方向注水往往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105.
油田钻探取芯所获得岩芯是研究油气田和研究油气层最直观、最宝贵的地质实物资料,岩芯图像是利用高分辨率岩芯图像采集仪对岩芯实物资料的外表面或剖切面进行光学扫描形成的表面特征图像,在图像分辨率足够高的条件下,岩芯图像上的沉积物特征非常明显。介绍了岩芯图像在砂砾岩岩芯结构描述和砾石的砾径、面积、磨圆度等参数计算中的应用,期望对正在逐步深化的隐蔽油气勘探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6.
致密砂岩气藏复杂的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储渗能力及其产能的本质因素,本文通过铸体薄片观察结合压汞曲线形态及特征参数对苏里格西部苏48区盒8、山1段孔隙结构特性及其影响要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孔隙组合类型分为3种:Ⅰ类:溶孔-粒间孔型、Ⅱ类:晶间孔-溶孔型、Ⅲ类:微孔型。其中,Ⅰ类孔隙结构物性好,储集渗透能力强,孔隙度高于10%;Ⅱ类孔隙结构物性较差,孔喉半径分布集中范围较窄;Ⅲ类构成的储层物性较差,该类孔隙结构储层的气、水的渗流阻力较大,通常不构成有效储层。分析实验结果后认为,孔隙结构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埋深与成岩作用。随埋深增加,压实作用增强,在强压实作用下颗粒间接触关系逐渐呈紧密接触,孔喉缩小、排驱压力增加。交代作用、溶蚀溶解等成岩作用对储层的物性有建设作用。碎屑组成以及填隙物含量差异导致孔隙类型发育的不同,从而影响储集性能,最终引起产量变化。高孔渗段产气量较高,低孔渗井段受毛细管阻力影响,气驱水不彻底从而气水同产。  相似文献   
107.
针对东海区块在钻井作业中钻井液对储层造成严重伤害的问题,开展了东海某区块致密砂岩钻井液侵入深度实验研究,研究中采用了电阻测试法和体积法两种方法,通过测量钻井液侵入过程中岩样电阻和钻井液滤液最大侵入量,并根据电阻、侵入量与时间的关系拟合出侵入深度和时间的关系从而计算钻井液侵入深度。获得了花港组下段致密砂岩基块岩样钻井液侵入深度,电阻测试法计算的钻井液侵入深度主要分布在34~49 cm,体积法计算结果为30~56 cm,钻井液侵入储层后伤害程度为78.2%~97.9%,伤害程度均为强。实验研究为东海区块在钻井和完井作业中控制滤失,减小损害程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8.
邓薇  叶腾飞  张成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6):15365-15371
氧化流体是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核心,沉积的非均质性是控制氧化带和铀矿体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因此,查明制约氧化带发育的砂体参数,对铀矿勘查至关重要。本文以洪海沟西山窑组上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钻孔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提取影响氧化带和铀矿体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洪海沟矿床西山窑组上段主河道砂体厚度稳定连通性好,砂体厚度和砂体比两个参数与氧化流体的大规模发育相关性最好;铀矿化钻孔砂体与高含砂率、较大的夹隔层厚度等两类参数均有关;砂体的均质性和非均质性则直接决定着铀矿体的空间定位。均质性较高的厚大砂体控制着氧化带的发育,围绕其边缘的非均质性砂体则直接定位铀矿体的产出。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砂岩型铀矿氧化带的探索和矿体定位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塔河三叠系砂岩油藏为块状底水油藏,与中国其他砂岩油藏相比,其埋藏深、底水能量强,具有油藏温度高、矿化度高和钙镁离子含量高的特点,进入开发中后期以后油井水淹现象严重,低产低效井多,由于高温高盐的特征,一般的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很难适用。在调研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塔河底水砂岩油藏实际特点,开展了氮气泡沫驱室内实验研究,确定了氮气泡沫驱的可行性,并在现场进行了先导试验。实践表明,氮气泡沫驱技术是底水砂岩油藏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手段。  相似文献   
110.
基于Minkowski泛函和K-means聚类算法的岩石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岩心技术的发展和计算科学、物理学、统计学、油藏工程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基于数字岩心图像的岩石类型的精细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micro-CT物理法成像处理后获得的砂岩数字岩心图像,运用闵可夫斯基泛函作为基于数字岩心图像的岩石物性特征的综合表征参数;并结合K-means聚类算法,可以达到基于数字岩心图像的岩石类型的精细划分和获得基于精细岩石类型层次系统的目的。对于后续基于精细岩心层次系统岩心物性参数的模拟和粗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