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3篇
系统科学   2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50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文章研究了弹性波计算机层析重建技术,并用TurboC3.0实现了该数值重建过程,重建了弹性波在媒介的波速分析,确定了被测物的实际位置和范围。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CT征象评价支气管肺癌侵犯纵隔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癌97例,对14种(共750个)纵隔结构的CT表现与手术、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记录原发肿瘤与纵隔结构的接触程度,判断该纵隔结构是否扭曲及是否有气管、支气管腔内肿瘤等。结果:以肿瘤与纵隔接触角大于0°(CT分级3~6级)为CT阳性征象,CT评估纵隔结构侵犯敏感度为72.5%,阳性预测值为80.6%;以肿瘤与纵隔结构接触角大于90°(CT分级4~6级)为CT阳性征象,CT评估纵隔结构侵犯的敏感性为47.5%,阳性预测值为82.6%;以纵隔结构与肿瘤接触角大于180°(CT分级5~6级)为阳性CT征象,病理结果为全部受累,其中结构扭曲占7/40,管腔内肿瘤侵犯占2/40。结论:CT检查对于发现支气管肺癌纵隔侵犯有重要价值,改进CT扫描技术并制定特定判断标准有助于提高CT对支气管肺癌纵隔侵犯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53.
提出了对成型中固体输送段聚合物进行计算机层析图像测量的新方法。该方法综合运用核物理学、光电子学、高分子物理、计算机技术和数学知识,通过γ-射线的光子流与聚合物原子、聚合物链段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来图像化地测量固体输送段的聚合物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不仅能对处于密闭空间的聚合物形态进行非破坏性在线测量,而且可以推导出固体输送段聚合物形态与其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三维电阻抗成像的测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阻抗成像技术(EIT)是一种非侵入的成像技术,通过测量介质的边界参数,从而获得介质的分布状态.为研究EIT的测量模式对其数据测量和图像重建的影响,借助仿真软件COMSOL建立了具有双层电极结构的EIT系统.设计和采用了4种典型的激励模式和2种测量模式,并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理想条件下,几种模式的组合表现均可.考虑到既易于测量且成像质量高,推荐双层24电极EIT系统使用同层准对向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55.
为了研究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孔隙率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成型了不同水灰比,含骨料体积分数、粒径与级配不同的砂浆试样;采用稳态电加速法测试氯离子扩散系数、压汞技术测试孔结构参数、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X-CT)可视化孔结构分布,系统地研究了水泥基复合材料氯离子扩散系数与其骨料体积分数、总孔隙率、毛细孔隙率、连通孔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骨料与基体之间的界面过渡区(界面区)显著地改变了水泥石中孔结构分布,水灰比越小,多孔的界面区对材料孔隙率的影响越显著;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与其总孔隙、毛细孔隙率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其连通孔径几乎成线性关系,连通孔径越大,氯离子的扩散系数越大。  相似文献   
56.
迭代重建算法已成为PET的标准重建方法,其系统响应矩阵实现图像空间和投影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是迭代重建算法的关键.面向list-mode断层重建,以优化Siddon算法为基础,实现了一种敏捷的正交距离射线追踪方法,实时计算系统响应矩阵,生成近似高斯形的LOR线,有效建模了探测器响应函数.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重建精度和效率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满足了list-mode断层重建的需求.  相似文献   
57.
由于工业CT能够真实记录工件内部缺陷的形状、尺寸及其物理方面的大量信息。而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领域。X射线辐射场的均匀性对图像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利用C语言编制计算机程序,其中的参数取自工业CT的技术参数,以探讨靶角、管电压、距离和过滤材料如何影响反射式X射线管辐射场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58.
电磁导数场概率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磁导数场概率成像方法是一种侧重于识别地质异常体的成像反演方法.它基于归一化的电磁场的偏导数更能突出异常场分布特性,将电磁场概率成像的发生概率函数改为实测电磁场场值函数与相应的扫描函数各自的导数函数经归一化后的互相关函数.用新方法对几个理论模型进行成像,成像结果显示:改进的概率成像方法使得高概率更加集中于异常体区域,并且不再需要计算背景场,使概率成像方法对复杂地质体成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9.
为了提高重力勘探中数据成像的效率,对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快速三维成像.在相关成像的理论基础上针对立方体元提出利用泰勒级数的算法,重新定义了异常值的计算模型,从而得到新的几何函数.该成像方法通过级数展开、积分等方式,减少了计算量和迭代次数.在理论模型试验中,证明了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成像能力和抗噪性,并通过效率分析说明了该算法能够大幅缩短几何函数矩阵的计算时间,提高成像效率.对文顿盐丘地区的实测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快速成像,地质体的位置能够被较好地显示出来,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0.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作为一种前沿的疾病检测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经济价值。围绕PET的3大核心部件,以专利分析为切入点,对比国内外PET专利申请现状,发现中国PET核心部件存在专利申请人结构不协调、东西部研究水平存在差异、科研水平比较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PET产业结构改革势在必行。从产学研角度,对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各个主体提出了若干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