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6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32篇
综合类   86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吸烟人群中CYP1A1基因多态位点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获取1986年至2010年2月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CYP1A1基因Ile462Val和Msp1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结果,统计对应的吸烟者或非吸烟者的研究数据,运用RevMan 4.2软件对各研究原始结果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按照纳入标准,最终入选文献共有29篇病例对照研究,吸烟者中Ile462Val位点与肺癌发生显著相关, 基因型Val/Val+Ile/Val 比 Ile/Ile的合并OR值为1.29(95%CI∶1.03,1.63),P<0.05,而该位点在非吸烟者中及Msp1位点在两种人群的分析结果均不具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提示,对目前相关研究结果的Meta分析显示,吸烟者中CYP1A1基因Ile462Val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2.
研究山奈酚诱导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山奈酚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DAPI染色检测经山奈酚处理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山奈酚处理前后H446细胞p53,bax,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山奈酚能抑制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生长,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H446细胞在山奈酚诱导下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20μmol/L以上浓度的山奈酚处理后,p53,bax mRNA和相应蛋白表达均升高,而bcl-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研究表明,山奈酚对H446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其凋亡.p53,bax和bcl-2在山奈酚诱导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观察澳洲茄胺盐酸盐对移植性实体型肿瘤小鼠肝癌H22的瘤重抑制率.方法 本项研究采用肿瘤细胞悬液接种法制备小鼠移植性实体型肿瘤H22动物模型.腹腔注射给药,连续10 d.给药结束后,解剖小鼠,取瘤称质量,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观察药物作用,连续3次重复实验.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澳洲茄胺盐酸盐对移植性实体型小鼠肝...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EVn-50处理体外培养的HT-29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梯形条带;Western blot分析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EVn-50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HT-29细胞凋亡率(P〈0.05)。10.0tanoVLEVn-50处理HT-29细胞48h导致典型DNA梯形条带形成。10.0umol/LEVn-50以时间依赖方式下调Bcl-2蛋白表达,同时,上调Bax蛋白表达(P〈0.05)。结论EVn-50诱导HT-29细胞凋亡作用与增加Bax/Bcl-2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995.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三棱-莪术药对抗乳腺癌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分子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并筛选出三棱、莪术的有效活性成分和对应作用靶点,运用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检索乳腺癌的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使用Cytoscape中MCODE插件进行分析并筛选出前10个核心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绘制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最后通过AutoDock Vina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得出7种活性成分、73个作用靶点,三棱-莪术与乳腺癌共同靶点43个。核心成分为常春藤皂苷元、β-谷甾醇、芒柄花黄素、豆甾醇、反式软骨酸,PPI网络显示其核心靶点为JUN、CASP3、PTGS2、ESR1、MPK14、PPARG、SIRT1、NOS3、TGFB1、NOS2。KEGG富集分析得到72条通路,根据P值筛选出与乳腺癌相关的前20条,主要涉及PI3K-Akt通路、VEGF通路、p53通路、MAPK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有较好的结合力。研究表明三棱-莪术药对抗乳腺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该药对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KIF18A蛋白与卵巢癌发生的关系,并探讨该蛋白分子治疗临床卵巢癌的潜在价值.对比100例卵巢癌病患的癌组织与正常组织芯片,KIF18A蛋白分子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癌、转移淋巴结中皆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不同分期中,Ⅰ期与Ⅱ期相比,在Ⅱ期中KIF18A蛋白分子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同时,淋巴结转移性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的KIF18A蛋白表达量高于非转移性的浆液性乳头状腺癌(p≤0.05).这些结果表明,KIF18A蛋白分子的表达强度与卵巢癌的肿瘤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卵巢癌检测的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7.
为对癌症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用患者自体、同种异体外周血和脐血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s Induced Killer,CIK)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扩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IK、DC-CIK表型,然后回输患者,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自体、异体和脐血的CIK细胞联合治疗。结果显示:21例患者中,2例病情得到完全缓解(CR),7例病情部分缓解(PR),与治疗前相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治疗后患者CD3~ 和CD8~ 明显升高(P<0.05)。结果证明,根据不同病人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应用不同来源的CIK、DC-CIK治疗中晚期肺癌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该方法为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98.
To develop a targeting vector for breast cancer biotherapy, MDA-MB-231 cell, a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was co-cultured with pC89 (9 aa) phage display library of random peptides. In multiple inde-pendent peptide-presenting phage screening trials, subtilisin was used as a protease to inactivate extra-cellular phages. The internalized phages were collected by cell lysising and amplified in E. coli XLI-Blue. Through five rounds of selection, the pepUde-presenting phages which could be internalized in MDA-MB-231 cells were isolated. A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internalization capacities of peptide-presenting phages isolated from MDA-MB-231 cells and RGD-integrin binding phage by coculturing them with other human tumor cell lines and normal cells. The nucleoUde sequences of isolated peptide-presenting phages were then determined by DNA sequencing. To uncover whether phage coat protein or amino acid order was required for the character of the pepUde to MDA-MB-231 cells, three peptides were synthesized. They are CASPSGALRSC, ASPSGALRS and CGVIFDHSVPC (the shifted sequence of CASPSGALRSC), and after coculturing them with different cell lines, their targeting capacities to MDA-MB-231 cells were detected. These data suggested that the internalization process was highly selective, and capable of capturing a specific peptide from parent peptide variants. Moreover, the targeting internalization event of pepUdes was an amino acid sequence dependent manner.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phage display library of random peptides to develop new targeting system for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macromolecules, and the peptide we obtained might be modified as a targeting vector for breast cancer gene therapy.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衍生物5,4’-二-正辛烷氧基-7-二氟亚甲基异黄酮(5,4’-Di-n- octoxyl-7-gem-difluoromethylene-genistein,DOdFMG)体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及机制,以寻找具有开发前景的肿瘤治疗新候选药物.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DOdFMG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法测定DOdFMG对体外培养MCF-7细胞的锚定非依赖性增殖及生长作用的影响;PI染色流式细胞计分析(FCM)法检测DOdFMG对MCF-7细胞诱导凋亡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激酶CK2,NF-KB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变化,初步探讨DOdFMG抗乳腺癌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 DOdFMG对体外培养MCF-7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及生长作用,呈剂量依赖性.DOdFMG诱导人MCF-7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DOdFMG 3.0,10.0,30.0 μmol/L处理人乳腺癌MCF-7细胞24 h后,比较于空白对照组,蛋白激酶CK2的表达下调12.50%,41.50%,67.30%,NF-KB的表达下调20.50%,51.47%,71.93%.DOdFMG 30.0 μmol/L分别处理6,12,24 h后,比较于空白对照组,蛋白激酶CK2的表达下调27.73%,44.8%,65.2%,NF-KB的表达下调20.50%,49.83%,69.93%.这表明DOdFMG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引起蛋白激酶CK2、NF-KB下调,与先导化合物Gen比较,DOdFMG更为有效(P<0.05).结论 DOdFMG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增殖及生长;DOdFMG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凋亡;抑制蛋白激酶CK2,下调NF-κB的表达可能是DOdFMG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以吉西他滨为主联合奥沙利铂、替加氟治疗原发性肝癌/胰腺癌疗效。方法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替加氟组成的化疗方案对13例原发性肝癌/胰腺癌患者进行全身化疗,并对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等进行观察。结果13例患者中,有效率(CR PR)为30.8%(4/13),SD率为30.8%(4/13),CR PR SD率为61.6%(8/13)。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1.6%;13例患者中,在前2个周期的化疗后13例患者的CA199、AF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3例患者均出现血液学毒性,白细胞下降最为明显,表现为Ⅲ~Ⅳ度骨髓抑制。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替加氟治疗原发性肝癌/胰腺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