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0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50篇
教育与普及   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0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分析了门口山隧道两次塌方的原因,介绍了不同的两种处置方案,以期为以后施工中遇到同类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2.
结合西安黄土地区载体桩工程实例,介绍了载体桩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测过程。得出与同类的沉管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相比,只要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选择可靠的桩端持力层,就可节省造价20%—30%左右。  相似文献   
53.
基于TRIGRS模型的浅层黄土滑坡破坏概率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西兴县某典型黄土斜坡为例,结合TRIGRS模型与Rosenblueth点估法,研究了降雨对浅层黄土滑坡的影响.根据室内试验、现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确定了主要参数值,计算了研究区的失稳破坏概率,并探讨了不同降雨阶段、不同坡度对区域斜坡破坏概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此方法适合计算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得出的滑坡破坏概率分布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4.
本文根据野外考察,指出陕北沙黄土区的现代土壤侵蚀过程表现为风、水两相营力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具有风成和水成的双重性特征,在区域分布上具有交错性.这是由营力的季节性强弱对比和地表组成物质的区域差异所形成的.区内主要地面物质沙黄土可以分为细沙质沙黄土和粉沙质沙黄土,二者对风力和流水的抗侵蚀性不同.  相似文献   
55.
陕北黄土高原白桦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白桦林是黄土区顶极森林群落破坏后的次生林代表之一,共含五个群丛,它们是:白桦—柔毛绣线菊—大披针苔;白桦—胡枝子—大披针苔;白桦—榛子—大披针苔;白桦—沙棘—大披针苔;白桦—胡颓子—大披针苔。它们将全被辽东栎林演替,辽东栎更新的临界光照强度是相对光照强度的3%左右。  相似文献   
56.
从研究解决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超载问题入手,通过以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和城镇化发展为主要措施,来减轻过快增长的人口与人类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达到协调黄土高原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的目的,进而探讨从根本上解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汾渭盆地西师村黄河第三级阶地上沉积的黄土地层粒度分析发现,沉积物的粒度组份变化曲线能够很好地反映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的变化,粒径〈5μm和〉30μm组份的体积分数曲线分别是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的良好替代性指标.通过粒度分析所绘制的各粒级组份体积分数曲线显示,古土壤S2和S1发育时期,夏季风加强,并且分别在225,121,101,85kaBP处出现峰值;在40kaBP左右,夏季风有所加强,形成一层弱古土壤Sm.黄土L2和L1堆积时期,冬季风加强,峰值分别出现在185,155,138,15kaBP处.西师剖面的黄土记录整体上反映了最近250ka以来汾渭盆地东亚季风的演化过程,为这一地区在最近250ka以来的东亚季风演化研究作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8.
流域泥沙过程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黄土高原地质地貌复杂,是黄河流域的主要泥沙源区,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为代表.沟壑区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侵蚀产沙现象,并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表现出迥异的水沙运动规律.为此需将流域分为坡面与沟道两大系统分别研究,本文描述坡面侵蚀产沙、沟坡区重力侵蚀和沟道水沙运动的主要现象,分析各水沙过程的主要机理.揭示出可依据坡面径流建立坡面侵蚀产沙模型;根据水流的诱发作用,用沟坡土体失稳的随机力学模型模拟沟坡重力侵蚀;考虑影响水沙运动的多种要素,建立沟道系统的高含沙水沙模型.流域泥沙过程机理的研究为建立符合实际物理图景的水沙模型系统,完成流域泥沙过程模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9.
蠕变地层套管等效破坏载荷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蠕变地层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是套管外壁受到蠕变地层的非均匀载荷作用,套管本体抵抗非均匀载荷能力远远低于套管抗挤强度而产生缩径变形。通过分析蠕变地层套管非均匀载荷的分布形式,并考虑在该非均匀载荷作用下套管的强度特征及固井水泥环力学性能对套管抗非均匀载荷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蠕变地层套管本体、固井套管组合体的等效破坏载荷。结果表明,非均匀载荷作用下套管的抗载能力迅速下降,提高固井水泥性能,切实保证固井质量将显著提高套管抵抗非均匀载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60.
根据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不同植被配置的坡面上,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坡面不同植被配置对入渗、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雨强下,不同植被配置的稳渗率大小差别较大;随着雨强的增大,不同植被配置的稳渗率大小差别变小。不同雨强下,5种不同植被配置的坡面基本上都在5min内达到稳渗。不同植被配置坡面流含沙量均呈缓慢下降趋势。并且在小雨强下,不同植被配置坡面径流含沙量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在大雨强下,累积产沙量曲线的斜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