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4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研究了以1mol.L^-1NH4SCN为介质,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4mol.O^-1硝酸反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水相测定微量钴的方法,钴量在0-5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70mg.L^-1,相对标准偏差为1.17%,该方法适用于腺苷钴胺片中微量钴的测定。  相似文献   
82.
早在1914年Edison[1]就发现,在Ni-Cd及Ni-Fe电极正极材料中添加钴可以有效地改善电极性能.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钴对Ni(OH)2电极性能的影响主要有[2,3]:增加电极的导电性;提高析氧过电位;提高充电效率.在镍电极中添加...  相似文献   
83.
合成出四-(对-辛酰氧基)苯基卟啉钴配合物[TOPPCo],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摩尔电导和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TOPPCo在DMSO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84.
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是能量转换和储存系统的关键电极反应。目前,贵金属基材料,如铂和钯,是ORR最有效的催化剂,但其地球储量稀少、价格昂贵,且抗甲醇和CO性能差。因此,开发新型、低成本、高性能的氧还原电催化剂对能源转化和储存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年来非贵金属钴(Co)基氧还原电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性能调控策略,分为Co合金、Co-N-C、Co纳米粒子、Co基氧化物、Co基磷化物和Co基硫化物等多种形式,并对未来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氧还原催化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5.
上海大气中气相和颗粒相羰基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气中羰基化合物的质量浓度水平及变化规律, 利用滤膜系统(FP)同时采集大气中颗粒相和气相羰基化合物, FP系统由3 层47 mm 滤膜组成, 其中, 第1 层滤膜用于收集颗粒相羰基化合物, 第2 层和第3 层滤膜涂布五氟苄基羟胺(PFBHA)衍生剂, 用于收集气相羰基化合物。PFBHA 的涂布量为12 μmol、采样流速4 L/min, 每个样品采集4 h。采集后的样品用正己烷提取。利用该方法对上海市大气中的羰基化合物进行研究, 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 分析大气中羰基化合物浓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气相-颗粒相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大气中15 种目标化合物均能检测到, 包括13 种单羰基化合物和2 种二羰基化合物;2)上海大气中羰基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气相羰基化合物的浓度在中午达到最大值, 颗粒相则相反;夏季羰基化合物的总质量浓度((33.8±15.9)μg/m3)显著高于冬季和春季(分别为(10.5±5.0)和(14.0±7.0)μg/m3);3)羰基化合物的气粒分配规律表现为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本研究表明, FP 系统可替代AD-FP(环形溶蚀器-滤膜系统)同时采集大气中气相和颗粒相中的羰基化合物, 易于携带, 为羰基化合物的野外观测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86.
在THF体系中, 设计并成功地合成了两种具有平面结构的三嗪类衍生物2,4-二(3,5-二甲基吡唑)-6-二乙胺基-1,3,5-三嗪(简写为Bpz*eaT)和2,4,6-三(3,5-二甲基吡唑)-1,3,5-三嗪(简写为Tpz*T)化合物, 并以此为配体, 在不同的温度下合成了3种新型配合物Co(Bpz*eaT)Cl21), [Co(Bpz*T-O)2]·;(COO)2·;H2O (2), [Co(Mpz*T-O22(H2O)2]·;3H2O (3).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粉末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分析了其光谱及结构特征. 此外, 还对三嗪衍生物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原位反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7.
多相催化羰基液相MPV还原为羟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多相催化羰基液相MPV还原为羟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8.
百菌清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有机氯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的真菌病害有良好的预防作用;由于其可以黏附在植物上或经过植物进入饮用水中,因此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运用微分脉冲伏安(DPV)方法通过修饰碳糊电极检测了百菌清。首先运用电化学方法将氢氧化钴恒电位沉积到碳糊电极表面。在电极电压的作用下,百菌清分子被萃取到电极表面,百菌清与氢氧化钴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在-0. 66 V处得到一个还原峰。还原峰电流与随扫速呈一次方正增长关系,证明还原过程受吸附控制。吸附过程满足Temkin等温吸附模型,反应ΔG_r为-3 929. 94 k J/mol,可以自发进行。运用量化计算和交流阻抗的方法探究了反应过程,计算所得结果与电化学实验所得结果相一致。因此可以用该体系来检测百菌清。还原峰电流与百菌清浓度的对数在3. 333×10~(-5)~3. 333×10~(-12)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信噪比(S/N=3)达到3. 333×10~(-12)mol/L。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用于污水中百菌清的检测,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9.
采用酯化反应无需有机溶剂为介质、以碳基固体酸作酯化反应催化剂、磺化反应不外加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反应的新方法合成了乙二醇双子琥珀酸2-甲基戊基酯磺酸钠,最佳工艺条件为:单酯化反应,n(乙二醇):n(顺酐):l_00:2.10,催化剂碳基固体酸用量为顺酐质量的2%,于100℃反应4.7h,酯化率99.02%(质量分数);双酯化反应。n(2-甲基-l-戊醇):n(顺酐)=1-30:1.00,于210℃反应1.2h,酯化率95.34%(质量分数);磺化反应,n(亚硫酸氢钠):n(顺酐):1.05:1.00。于油浴120℃反应3.2h,磺化率100.64%(质量分数).对产物结构进行了IR光谱表征,测定了产物性能:CMC为2.5×10。mol/L,7cMc为27.79mN/m,乳化力为11.5min,渗透力为6s,耐硬水力为13.5min.比较了碳基固体酸和无水乙酸钠、对甲苯磺酸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碳基固体酸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效果好.且易于分离.  相似文献   
90.
在pH值为9.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以四羧基钴酞菁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催化过氧化氢与邻苯二胺的反应,建立一种测定微量过氧化氢的新方法。结果显示,反应的产物2,3-二氨基吩嗪在421nm处有一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值随过氧化氢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吸光度差值与过氧化氢浓度在0~2.07×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36×10-5mol/L。该方法简单,适用于微量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