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2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05篇
系统科学   50篇
丛书文集   49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2548篇
自然研究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61.
基于Cha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广义的扩张具有零(低)相关区二元序列数量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牺牲已知 的具有零(低)相关区的二元序列的零(低)相关区宽度来换取序列数量的扩大,为这种方法建立了系统的理论基础,并给出严格的证明.这种方法能满足近似同步CDMA(AS-CDMA)系统对大用户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96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连铸二次冷却区冷却水量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连铸过程中影响铸坯内部质量的二冷区冷却水量的确定,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水量的新方法.首先应用凝固原理和控制容积方法建立凝固过程数学模型,运用射钉硫印坯壳测厚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将冷却过程中的矫直温度,以及在各冷却段的温升温降控制限等作为优化目标,运用粒子群优化人工智能方法优化连铸过程二冷区冷却水量,获得拉速-水量的优化关系曲线.现场实际运用于Q235钢,结果显示,中心裂纹由1.5级降为0.5级,缩孔缺陷降低了7.2%,裂纹缺陷降低了3.6%,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3.
预应力锚固机制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预应力锚索加固时锚固段与自由段受力机制的不同,依据等效应变和等效温度法建议了一种新的预应力施加方法,并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预应力锚索加固岩体的受力机制.给出了不同锚固条件下锚固段和岩体的受力变形特征,指出了应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张拉式预应力锚索加固的岩体在内锚固段周围的岩体是受拉的,群锚时使得内锚固段附近的岩体形成拉应力带,这种拉应力带对岩体的稳定十分不利,应积极采用不等长锚索,以使内锚头分散布置在岩体的不同层位中;群锚条件下锚索之间外锚头位置岩体有受拉现象,在满足工程需要的条件下锚索的布置间距应适当放大.  相似文献   
964.
紫外散射通信实验系统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基于紫外发光二极管(LED)的大气散射通信系统,利用非视线单次散射模型仿真分析了紫外光大气散射通信的接收光功率与通信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宽度的发送光脉冲在接收端的脉冲波形展宽.构建了紫外光散射通信实验系统,实现了语音和数据传输,并对系统的通信距离和收发仰角进行了实验研究.仿真分析与实验结果显示:日盲区紫外光在大气中散射传输时由于大气粒子的强烈散射与吸收,传输损耗较大,距离每增加10倍,接收功率下降20dB,因此日盲区紫外光大气散射通信适用于近距离通信场合;近距离传输时散射造成的光脉冲多径展宽为微秒量级,对中低速通信系统影响较小;单个紫外LED发光功率较低,可通过多个LED阵列来提高发射功率,增大通信距离.  相似文献   
965.
利用RCM加速氯离子扩散法来预测界面过渡区(ITZ)对水泥基材料氯离子扩散性的影响规律.为了初步判断试样界面过渡区的氯离子扩散性能,并且了解骨料类型对水泥基材料传输性能的影响规律,取3种加工成立方体的粗骨料(玄武岩、花岗岩和砂岩)来制备混凝土试件,与相同配比的砂浆基体试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同配比的情况下,含骨料试件比砂浆试件扩散系数大,且含花岗岩的试样氯离子扩散系数最低,说明界面过渡区对于水泥基材料的氯离子扩散性存在一定影响.能谱元素线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与水泥砂浆基体间界面区厚度较小,约为35μm,且比较密实,对水泥基材料的扩散性能影响最小.采用离散单元法建立的三维骨料的随机分布模型,最初的模拟结果可较为直观地分析介质在界面区的扩散路径,并为以后骨料集合体通过扩散路径的长度、迂曲度的变化影响扩散速度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66.
复杂环境下急倾斜特厚煤层安全开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综合方法,研究了苇湖梁煤矿+579E2EB1+2急倾斜煤层(64°)高阶段(54m)综放面开采中出现的采空区顶板坍塌与气体超限的问题.现场开采试验表明,采取快速推进、控制均匀放煤、优化通风系统及主动综合防瓦斯等有效措施,遏制动力学灾害并确保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967.
In this study,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generate climatic zoning maps of the East Murrumbidgee Irrigation Area (MIA),Australia.Long term climate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and assess regional climatic variation by cluster analysis in a GIS environment.Based on thermal and moisture factors,four variables were chosen to develop climate zones.These variables include annual average rainfalls,annual average ETc,annual average Growing Day Degree (GDD) and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generated from daily climate data of 36 years (1971-2006) on 12 local weather stations as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of regional climate characteristics.GIS-based spatial analysis models are used to map climate sub-regions from sets of climatic parameters derived from regional climate data sources.Two climate zoning schemes are presented by integration of spatial interpolation,spatial cluster analysis and climate indices methods.One scheme comes with the two climate zones of the West and the East based on spatial cluster analysis according to selected climatic variables,and the other comes with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hydro-thermal zones and the six hydro-thermal balance zones.  相似文献   
968.
基于保护北部湾生态环境这一主题,从北部湾经济区在滨海地区的主要项目布局,分析其对滨海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提出北部湾经济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滨海生态环境保护建议.旨在引起各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共鸣与共识,搭建共建共管的桥梁.  相似文献   
969.
农业科技园区创业的驱动因素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总体上处于创业阶段,农业科技园在创业的过程中有很多驱动因素,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对农业科技园区创业的驱动因素和风险进行分析,并归纳出创业障碍进行剖析,以期得到园区建设者的重视,通过规避障碍,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70.
西秦岭光头山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光头山花岗岩体出露于勉略缝合带北侧, 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英云闪长岩表现为片麻状构造, 局部英云闪长岩糜棱岩化形成花岗质糜棱岩。而二长花岗岩在糜棱岩带形成之后侵位, 含有少量的石榴石,弱的片麻状到块状构造。LA-ICPMS 锆石原位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 光头山岩体为两个阶段侵位, 糜棱岩化英云闪长岩( 样品GT18-01)的侵位结晶年龄是221±6Ma, 而二长花岗岩(样品GT11-01)的结晶年龄是199±4Ma,代表了晚期二长花岗岩形成的时代。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的地球化学特征, 早期的英云闪长岩可能在勉略洋盆闭合前的岛弧发育阶段侵位, 代表了洋壳俯冲的弧岩浆活动的产物。然后扬子地台与秦岭微陆块拼合, 形成勉略缝合带。约199Ma秦岭主造山期同碰撞岩浆活动形成了晚期(石榴石)二长花岗岩。因此, 勉略洋盆闭合和勉略缝合带形成时期大约为221~199Ma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