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近 10年来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的建筑结构抗震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研究工作主要包括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控制研究与应用、基础隔震研究、新型抗震耗能剪力墙的研究、结构 -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等 .这些研究工作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大部分研究成果已在实际工程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一穿一空双经绒和双经缎等常用组织线圈结构的分析,研究了双针床经编网眼织物编织工艺参数之间关系,建立了该织物筒径与线圈长度、编织针数和纱线线密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数学回归方法计算了模型中的系数和验证了方程的显著性。通过这一数学模型可根据一些已知参数来准确地预告其他参数。  相似文献   
93.
在简要论述了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泵送高性能混凝土所需满足性能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拱肋泵送混凝土主要材料的功能及实际工程中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得出了拱肋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主要参数的控制范围,并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对钢管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4.
彩色地图线状要素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玲  王晓兰  周献中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5):1074-1076,1080
本系统实现了从纸质地图的扫描图像中提取、识别线状地理信息,并转化成矢量数据。主要包括二值化、图像显示及处理、及数据采集三个模块。介绍了其中涉及的彩色地图图像分层、断点连接、自动跟踪等主要技术问题。系统以自动化思想为主,辅以必要的人机交互功能,以求在识别的准确率和数字化的效率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对不同质量的图像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95.
桩基础的补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泉州地区灌注桩基础在施工中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通常采用的几种补强方法,补打桩-复桩法,锚杆静压桩法和加强承台梁法,最后通过二个工程实例,介绍泉州地区灌注桩基础补强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6.
本文在对钻屑法通过现场实测,实验室模拟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快速估测松碎岩体应力的基本原理和实测技术。特点是考虑了非弹性区煤的应变软化性质和扩容,而建立起煤体应力与钻屑量之间的关系式,提供了计算参数的选择手段和实际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97.
针对 TiCl_4 在氧中燃烧获得TiO_2 的管式反应器特点,建立过程的热力学研究方法,导出系统平衡温度和平衡转化率计算式,推定反应表观频率因子。对年产 1000 t工业试验规模的反应系统进行计算,得出不同边界散热条件下反应流动过程的 TiO_2 平衡转化率和介质平衡温度,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这一方法避开反应动力学等过程机理的复杂因素,更适用于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98.
土拱效应是抗滑桩与土相互作用的重要现象之一。将通过法向应力突变分析抗滑桩土拱效应的新方法推广到存在桩前土的悬臂式抗滑桩;并针对此抗滑桩设计了模型试验,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试验现象表明,桩后土压力发生突变,产生了土拱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外荷载时,桩间土拱效应呈现出随荷载增大而增强;但在此后继续增大外荷载,土压力突变现象减弱,土拱效应减弱;在一定范围内,桩间距较小时土拱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
利用侧面透明的模型箱和铝管半模桩模拟了开口管桩在砂土中的沉桩过程.分别测量了不同桩径和不同相对密实度开口管桩完全闭塞时的土塞高度.结果表明桩径越大,相对密实度越小,则土塞高度越大.利用高分辨率数码摄像设备观察到了土塞形成的三个阶段,重点分析了土塞内几个特征砂颗粒的移动轨迹和压桩过程中孔隙率和接触数的变化,从细观尺度出发探讨开口管桩沉桩过程中砂土的变形机制和土塞形成机理.利用Geodip软件分析了桩土接触面处的砂粒长轴定向和平均配位数,分析表明,土塞形成过程中颗粒原先的结构被打破以及发生了剧烈旋转,颗粒重新进行分布.在模型试验基础上,通过二次开发PFC2D颗粒流程序对沉桩全过程进行离散元仿真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PFC2D能够模拟开口管桩从开始刺入砂土到形成土塞并最终呈现闭口管桩性态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0.
针对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中圈梁的空间效应问题,利用FLAC3D模拟计算一深基坑双排桩支护工程在设置圈梁的情况下,其不同位置处桩顶位移与弯矩变化.结果发现:基坑坑角的桩顶位移明显小于中部桩顶位移,越到中部桩顶位移越大;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资料对比表明,两者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支护排桩与圈梁之间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圈梁对支护桩的变形和内力均有一定的影响,限制了排桩的位移和弯矩,越靠近基坑坑角其空间效应越明显.在双排桩支护结构体系设计中应考虑圈梁的空间效应,为优化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