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4篇
系统科学   29篇
丛书文集   59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31篇
综合类   1453篇
自然研究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牛羚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牛羚的生境、分布、食性及觅食对策、种群大小和结构、以及集群、越冬、御敌、舔盐等行为。揭示牛羚为适应生态环境所采取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102.
进化生态学的若干重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进化生态学的种种提法的基础上作者主张用Orians&Lack的定义来规范进化生态学。生态适应是进化生态学的最基本概念,进化生态学就是关于生态适应进化规律的科学;作者还强调了进化生态学在生命科学和生态学中的地位以及它与生态遗传学的关系。此外,文中提到了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目的论倾向以及平衡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3.
西天目山土壤线虫区系与生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年5月由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开始了“亚热带森林土壤动物区系及其在森林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的研究工作,开选定浙江西天目山作为研究点之一。本工作在西天目山选定5个采样区。经鉴定,西天目山土壤线虫可分5目23属40种,其中有13种仅鉴定到属,并认为,土壤线虫数量的变化,主要与海拔高度、温度、土壤pH值、降水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4.
食饵具有常数收获率的Kolmogorov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食饵具有常数收获率的Kolmogorov捕食者-食饵系统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到了该系统存在稳定(或不稳定)分界线环和唯一稳定极限环的条件,以及该系统不存在周期解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5.
扭角羚的舔盐行为观察及初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观察发现,扭角羚舔盐行为,在唐家河是每年8—10月的每天傍晚19:00—20:00至次日06:30—08:30。其舔盐行为一是类似觅食,再是类似饮水。这些行为我们认为可能与繁殖交配、受孕期生理所需的特殊矿物质营养或帮助解除某些植物的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6.
根据饲养大熊猫和野生大熊猫咩叫声的记录分析,认为随着大熊猫表达感情强度的不同,咩叫声有长有短,基音区和泛音区频率、强度及颤抖节奏缓急有差异,并伴有唧唧声出现。通过对大熊猫咩叫声的结构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意义讨论,有助于掌握大熊猫的发情高潮。  相似文献   
107.
试验料材选用粒大、色白、品质好的6811(1)-81小麦品系.色光辐射源采用高频超声设备,输出最大电功率300W,频效1.1MHz,换能器输出声能经声透镜聚焦后,焦区平均声强度50W/cm~2;光源采用氦氖激光器,光斑直径3mm.光束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直接照射于声场焦区内.  相似文献   
108.
鳞盖红菇是广西浦北红椎林中发生面宽且产量大的一种食用菌根真菌,本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报道了对其生态环境的考察结果,为半人工模拟栽培或人工栽培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甘薯新品种"渝苏30"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甘薯新品种“渝苏30”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1997年至1998年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鲜薯产量35.80t/hm^2,藤叶产量24.90t/hm^2,生物鲜产量60.70t/hm^2,生物干产量12.50t/hm^2,分别比对照“南薯88”增产9.31%,14.43%,11.36%和0.73%m,其薯干产量9.03t/hm^2,比对照“南薯88”减产3.94%,它在生产上产量表现更好,该品种萌芽性好,结薯较早,大中薯率85%以上,薯块烘干率25.38%,出粉率11.87%,氨基酸含量0.71%,“渝苏30”抗旱性强,抗黑斑病,贮藏性好。  相似文献   
110.
重穗型杂交稻的产量及一些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8个不同穗重型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重穗型杂交稻的产量及一些主要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重穗型杂交稻具有更高产量潜力,其高产主要依赖于大“库”、籽粒的正常充实使单穗重大幅度提高。后期LAI的适当降低、高效叶面积率的增加、根、叶不早衰和净光合速率的提高是其“源”足的主要因素。齐穗后重穗型杂交稻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中、轻穗型品种的机理是剑叶Rubisco活性的提高及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具有在高、低光强、高温和低CO2浓度下对C02有较强的同化能力的优势,光合“午休”现象较轻,能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显示其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气孔性状优良、气孔开度积(单位面积上的气孔密度乘以其气孔开度)大也是重穗型杂交稻净光合速率高的重要气孔因素。重穗型杂交稻抽穗后物质积累优势明显,且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转化率也均远高于中、轻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