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1篇
系统科学   101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25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81.
针对一类面模型的软组织变形触觉仿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半边数据结构和AABBs(Aligned Axis Bounding Boxes)树结构混合的碰撞检测响应方法,命名为层次半边观察法,以适应触觉反馈计算的高帧率要求。触觉反馈仿真了膜组织的粘弹性力和粘滞性摩擦效果。粘滞性摩擦由修改的滞滑摩擦模型实现。膜组织的变形基于简单的质点弹簧模型建模。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与单一的使用AABBs树结构方法相比,具有较高效率。记录的力反馈曲线清晰的反映了膜组织的粘滞性摩擦特征。该方法将是建立白内障虚拟手术仿真器的基础。  相似文献   
982.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a movement model for quantitatively describing the seven continent blocks in China, Tibet, Sichuan-Yunnan, Gansu-Qinghai, Xingjiang, the South China, the North China and Heilongjiang is established, and the derived velocity field (1994—1996)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ocal mechanism " P" stress axis field and the geological model on the whole. China continent moves toward east (including N\E, NE, E, EES and ES) . Furthermore, the intrablock deformation model for Fujian and its neighboring sea region is also established. The derived velocity field and strain rate field (1995—1997) show that along with the southeast coastal region, the whole China moves toward southeast. There are compression from sea to continent in the northwest direction and extension in the northeast direction. The direc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axis at present is NW (NWW) SE (SEE) . The collision of India plate with Eurasian plate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crustal movement of China continent, while the collision and pushing of Philippine plate play the direct and important role in the crustal movement and strong earthquake gestation in the southeast eoastal region of China continent.  相似文献   
983.
为探究自行车与厢式客车不同碰撞形态对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以一例真实事故案例为基础,利用PC-Crash仿真软件建立事故碰撞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仿真试验。通过研究两者在不同速度下的四种碰撞形态(自行车前轮、后轮分别与厢式客车前部碰撞及两车碰撞重叠率为50%和100%),分析骑车人头部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骑车人头部HIC值随厢式客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自行车前轮与厢式客车碰撞情况下,自行车速度越大,骑车人头部损伤越重;自行车后轮与厢式客车碰撞情况下,自行车速度越大,骑车人头部损伤越轻;碰撞重叠率50%和100%情况下,自行车速度对骑车人头部损伤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84.
多自由度机械臂系统的虚拟样机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结合典型产品医用心血管造影系统,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多自由度机械臂系统的运动防碰进行了仿真分析和预测,确定了PLC运动控制的算法。以上工作首先基于对系统运动防碰存在问题的分析,并借助距离检测方法,在Pro/mechanic软件系统上进行实现。随后,为了解决控制系统和机械系统动态特性匹配问题,基于ADAMS/MatLab进行了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的集成仿真,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工况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从而,从工程实现的角度解决了某类医疗装备的运动防碰问题,为产品的定型提供了准确而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985.
基于真实交通工况下驾驶员的紧急制动行为特征,建立了一种新的危险估计算法用于汽车避撞系统的控制策略开发.通过在车辆上安装车辆行驶记录仪采集了目标区域内驾驶员的真实交通场景;对采集到的交通场景进行人工筛选,并按照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分类方法进行了分类,得到了6种典型的危险工况;通过视频图像处理等方法对典型危险工况下驾驶员的紧急制动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驾驶员紧急制动起始点的碰撞时间tTTC值以及车辆在紧急制动过程中的平均制动减速度,并利用这些数据建立了基于碰撞时间倒数tiTTC和期望减速度areq的危险估计算法.这种危险估计算法能够同时考虑两车快速靠近以及稳定跟车工况,并与驾驶员在真实交通环境中的紧急制动行为相对应.  相似文献   
986.
波浪对船舶碰撞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碰撞多发生在一些比较恶劣的海况下,事实上碰撞过程是碰撞作用和外部环境荷载作用的耦合.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考虑波浪作用的船舶碰撞模型,对碰撞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将有无波浪存在下的碰撞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波浪波高以及波浪入射角度对被撞船舷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情况下波浪对碰撞过程有不利的影响,并从工程角度给出一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987.
针对车铣复合数控加工仿真碰撞检测精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OBB包围盒的快速碰撞检测算法.该算法基于改进的OBB包围盒算法,利用车铣复合加工仿真碰撞检测的结果,创建碰撞单元组的包围盒及层次包围盒树;通过粗检阶段计算出包围盒树的相交节点集合,计算得到发生碰撞的三角形面片集合;应用回退技术,解得初始碰撞时间及位置.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了车铣复合数控加工碰撞检测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988.
通过隐式参数化软件SFE CONCEPT进行参数化建模,利用多学科设计优化软件iSIGHT集成SFE CONCEPT、求解器LS-DYNA和数据处理器Matlab,建立优化集成系统平台,以实现产品开发过程优化的快速、自动化.以新开发车型前保险杠横梁为例,在保证碰撞安全性的前提下针对保险杠横梁的轻量化问题,对横梁空间形状、截面高度、宽度以及厚度进行优化.以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碰撞压缩量与车体加速度峰值为约束条件,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和模拟退火算法,通过优化集成系统平台对模型进行40%偏置、刚性墙、刚性柱三类低速碰撞仿真分析,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9.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sponse of collision speed caused by the large bus to new flexible barrier, in this paper, with the large bus as the carrier, the full-scale impact tests between flexible barrier and vehicle with the impact velocities of 40 km/h and 60 km/h were carried out separately, following the procedures of the test preparation, test processing, data acquisition, etc, which were based on the test platform of the Large Structure Crash Testing Laboratory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mportant test results which contain the damage of vehicles and barrier, the moving locus of vehicle, the occupant risk index, the maximum dynamic deformation, etc, were obtained through the analysis under the different collision speeds. These provide the necessary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topology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aint performance to the flexible barrier.  相似文献   
990.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由于S-MAC协议的竞争窗口固定,导致其网络的适应性差.利用马尔可夫链数学模型对网络性能参数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冲突自适应S-MAC协议.新协议采用指数退避机制。并引入退避长度和信道忙计数器来估计当前信道的冲突概率,使节点自适应调整竞争窗口大小,提高网络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新协议不仅能很好适应网络流量变化.而且在能耗和吞吐量性能方面较S-MAC协议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