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797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81.
对作为生物质物料的农作物秸秆的生物特性进行分析;对其现有粉碎设备的研究和利用状况进行综述,指出现有装备的局限性以及生产率低的缺陷,研究一种适用于小型饲料企业和农村个体养殖户的粉碎秸秆设备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2.
皖南山区北缘主要常绿林群落的生物量及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安徽亚热带地区的肖坑小流域,对该地实施封山育林后植被恢复的情况、生产力水平作了初步评价。其中,甜槠群落的平均生物量为120.165 t/hm2,苦槠群落的为96.168 t/hm2,青冈群落的为72.73 t/hm2,绵槠群落的为80.416 t/hm2。上述群落中生物量在不同径阶的分配呈正态分布,且主要集中在胸径12~24 cm的树木中。群体的主干生物量均随树木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并且地上部分生物量在2~8 m处较高。主要群落生物量的动态分析表明,该地林分大多在20~50 a。  相似文献   
783.
生物质与煤共气化制取氢气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一流化床二步气化方法,在流化床中用纯水蒸汽做气化剂进行生物质与煤共气化制取氢气的工艺试验.研究了反应温度、生物质与煤的质量比值、水蒸气和生物质的质量比值m(S)/m(B)等参数对产氢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焦油质量浓度.通过对气体成分和产率的试验分析计算出氢气的实际产量和最大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水蒸气量是提高氢气实际产量以及潜在产量的重要参数.当反应温度区间在950~1 000 ℃,m(S)/m(B)为0.9,生物质与煤的质量比值为4/1时,每千克无灰干基生物质和煤的实际产氢量为68.25 g,潜在产氢量最大值可达138.01 g.  相似文献   
784.
 地下生物量实测数据的缺乏严重影响草地地下碳库的精确估计,本文以苏尼特右旗小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选取6个样地,采集2160份根系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分析,获得小针茅荒漠草原生长季5—9月地下生物量数据,分析了小针茅草原植被地下生物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1)小针茅草原植被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表现为“N”型变化规律,最高值出现在7月下旬,最低值出现在8月下旬,狭叶锦鸡儿-小针茅+无芒隐子草草地各月的地下生物量均高于小针茅+无芒隐子草草地类型.(2)小针茅草原不同层次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不同,0~10cm的地下生物量表现出很大的波动性,与总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0cm以下的变化曲线逐渐平缓.(3)5—9月生长季小针茅草原0~60cm土层地下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相关性,0~10cm土层地下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4)小针茅草原每月地下生物量和月降水量与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都不明显.(5)小针茅草原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与地下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总地下生物量受0~10cm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85.
比较研究18年来珊珀湖在人工施肥投饵条件下的浮游生物及氮、磷变化,结果表明:2003年6-10月浮游植物生物量各采样点平均值为4.903 73×107L-1,最高峰出现在7月和9月两个月,优势种群为蓝藻门、绿藻门,全年藻量各门生物量所占百分比为:蓝藻门85.2%,绿藻门8.37%,黄藻门1.07%,硅藻门2.66%,甲藻门0.03%,裸藻门0.16%,隐藻门2.54%,金藻门0.19%;浮游动物生物量各采样点平均值为1.312 088×104L-1,最高峰出现在7月和9月,优势种群为原生动物和轮虫,其中原生动物18.09%,轮虫动物77.39%,桡足类3.43%,枝角类1.08%.与1986年相比,浮游生物增加了近10倍.同时,优势种群结构发生改变,氮、磷含量随人工投入量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86.
追施氮肥对浙江楠容器苗生长和 叶片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探讨实际生产中浙江楠1年生容器苗合理的追肥方法为目的,采用传统追肥和指数追肥两种方法,对容器苗生长和叶片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 利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不同追肥方法和追加量处理的浙江楠1年生容器苗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根系形态、叶片养分含量和吸收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指数追肥法的处理4、处理5和采用传统追肥法的处理2等3个处理的苗高分别达到24.50、22.80和22.15 cm,比未追肥的对照(处理1)增加了22.01%、13.92%和10.31%(P<0.05),且处理4的地径(3.74 mm)显著高于对照(3.36 mm)。传统追肥、指数追肥法处理的容器苗总干物质量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其中处理4高于对照30.85%,二者间差异显著; 根冠比在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的追肥措施均能促进主根和总根系增长,根系平均直径增粗,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增大,且处理4与对照间差异显著。在采用指数追肥法的处理3、4和5中,随着追肥总量的增加,根系各形态指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片N、P和K含量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由于处理间干物质量差异显著,处理4和处理5的叶片对各营养元素吸收量显著高于对照。总体而言,采用指数追肥法追肥总量200 mg/株(处理4)较适宜,为浙江楠容器苗较好的追肥方式。  相似文献   
787.
 以熔融沉积增材制造技术为依据,研究了聚乳酸与杨木木粉熔融复合混合工艺,探索了原料混合比例、挤出条件等,并对挤出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和微观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杨木木粉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有显著性影响,随着木粉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降低,当普通杨木粉原料添加量为40%时,弯曲强度降低30.3%,拉伸强度降低26.4%,冲击强度降低82.2%;当特殊杨木粉原料添加量为40%时,弯曲强度降低14.5%,拉伸强度降低22.9%,冲击强度降低72.9%;从材料的流变性能可见,添加杨木木粉后,弹性模量和损耗模量均增加,并且与木粉的添加量呈现正相关;复合材料流体的黏度降低,表明添加木粉后,复合材料的流动性变差,流体阻力增大;应用DSC检测复合材料时发现,复合材料基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与聚乳酸单体相比没有改变,加入木粉后只改变了熔体的流动性,对熔点没有影响;通过SEM观察,无论原料为何种比例,聚乳酸与木粉结合均比较紧密,混合也很均匀;同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各主要基团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788.
放牧强度和生境资源对高寒草甸群落补偿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对高寒矮嵩草草甸三种生境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及补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R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在牧道和封育草地显著高于畜圈生境,牧道生境的物种数最高,而畜圈物种数最少,仅为牧道的54%。地上生物量在牧道和畜圈生境均发生超补偿反应,地下生物量在畜圈为等量补偿,而在牧道发生超补偿反应。对畜圈生境群落地上生物量超补偿反应贡献最大的是垂穗披碱草,而对地下生物量等补偿反应贡献最大的是矮嵩草。在牧道生境中,对地上、地下生物量超补偿反应贡献最大的均为矮嵩草。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相对增长率在生境间无显著差异。土壤含水量与补偿生长无相关关系,地上生物量的补偿性生长与采摘率和土壤全氮质量分数正相关。这些结果支持中度干扰假说,同时说明高寒草甸群落的补偿响应模式与群落物种在生境间补偿量的消长变化有直接关系,补偿能力同时受放牧强度和土壤营养资源,特别是氮素营养的共同影响,而土壤水分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89.
790.
钦州湾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10月在钦州湾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样品,采用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研究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情况。结果调查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8种,其中多毛类35种,甲壳动物7种,软体动物10种,棘皮动物2种,其它类群动物4种。底栖动物的群落优势种为蛇杂毛虫(Poecilochaetus serpens)和色斑刺沙蚕(Neanthes maculata),二者累计贡献率达到55.15%。底栖动物的栖息种数、平均生物量和密度以及3个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均形成以S6站为高值中心向周边递减的分布趋势。钦州湾底栖动物群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局部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轻微污染扰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